【纪元专栏】范英着:胡锦涛和司马懿

范英着

人气 4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2月13日讯】幼年看京剧“空城计”,见诸葛亮在城楼上抚琴,高唱﹕“来,来,来!”请司马懿进城,司马懿犹豫不决,没了主意。他儿子愣要带兵冲进城去,却挨了老爸狠狠一声“呸!”到末了,司马懿知道上了当,仰天长叹一声﹕“司马用兵,不如亮也!”我同观众一起发出由衷的笑声——笑诸葛亮洋蒜装得维妙维肖,笑司马懿傻冒儿一个!

等我长大,经人指点,知道不对了。司马懿夺了街亭,逼得蜀军只有退兵一途,已算立了大功。若是再进一步,夺西城,捉诸葛,灭阿斗,势必功高盖主,等待他的只有“兔死狗烹”的下场!所以司马懿在用兵上控制火候,适可而止,文章慢慢作。到头来,天下终于归了司马家族。空城计面前,诸葛亮洋蒜装得好,司马懿装得更好!

史书上写司马懿的雄才大略,只在曹操以上,不在曹操以下。《晋书》上说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优膺儒教。”他最初轻视曹操,不愿当曹家官吏。曹操执意要他出山,他托词自己有疯瘫病,干不了事情。但想瞒过曹操,谈何容易!曹操派了刺客,夜入司马懿卧室,把刀架在他脖子上,令其起身。司马懿说﹕“我有疯瘫病,杀了我也起不来呀!”可以说,这历史上的司马懿,比戏剧里的司马懿,洋蒜装得更精彩!

后来,曹操当了承相,他才出来当官。司马懿拿出一副忠诚的样子,不时给曹操献计。有的曹操不听,如他主张走在刘备前头,主动出击益州,就未获曹的同意。后来曹操恐惧关羽威震华夏的声势,打算从许昌迁都河北之际,司马懿说﹕“这样做会示敌以弱,不利民心;坚持一下,孙刘矛盾就要爆发,形势就会转变。”这一次,曹操听了。后来完全证明了司马懿的预见。

司马家族同曹氏族打交道,经历了“低声下气,亦步亦趋”的小媳妇阶段;“虚与委蛇,姿态亲密”的合作阶段;“相机行事,取而代之”的全胜阶段。而这个“三段历程”,恰是历代独裁政权内部交替的常见现象,尽管为时可以短到几个月,长至几代。而能不能完成这个全过程,要害在于前两个阶段的“忍”和“装”,稍有不慎,功亏一篑!

刘少奇同毛泽东在延安窑洞相望,朝夕相见,民间流传着毛对刘的夸赞﹕“一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而刘则把“毛泽东思想”在理论上、党章上、历史上“定格”。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刘坐镇延安,运筹帷幄,双方配合得相当默契。等全国政权拿到手,刘若一直喊“毛主席万岁!”就好了,可是在任国家主席后,担起挽救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败局时,说了一句评估形势的真话﹕“到了经济崩溃的边缘”,这下子就注定了他后来死无葬身之地的命运。他九十九拜都拜了,就差一哆嗦了,却偏偏没哆嗦好。小媳妇姿态,太极拳运作,刘少奇不如司马懿!

别看邓小平同华国锋相处日短,邓把这个“三段历程”玩得溜熟﹕甫出山,说“华主席把四人帮逮起来,很不简单”,喊“英明领袖华主席!”比别人更响亮,更甜甜;继而让他管科技,他不说大才小用,只兢兢业业地干;待积蓄了足够的力量,看到了时机,迅猛反戈一击,把华踹下宝座,自己取而代之!技巧圆熟,炉火纯青,胜过司马懿。

那么,胡锦涛的情形怎样呢?截至16大止,胡锦涛同江泽民的周旋,胜似刘少奇,媲美司马懿。他谨言慎行,“核心”喊得不少,“三个代表”喊得不少,找不出什么同江不保持一致的地方。今天胡的柏坡振翼、亲民举措、高举宪法旗帜,在在说明那都是为消掉“江毒”而做的。胡60岁做得出的东西,50岁上同样做得出。今天胡的所作早就是他的主张、他的酝酿,但他压住这一切,隐蔽力量,以待时机。“司马懿精神”体现得相当完美,因而拿下了“总书记”宝座。

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须努力”,在胡的主张露出端倪、人气颇为凝聚、形象日益鲜明、部署初见痕迹等有利态势下,司马懿精神切不可失。因为他离开“取而代之”的境界,尚有不短的艰难路程要走。别的不说,眼下海湾战鼓频催,北韩张牙舞爪,亟待在军事、外交决策上施展高招;但是,用武之地却不在他那里,而在江泽民那里,而且人家江泽民是在名正言顺地甩着胳臂干,因为人家是堂而皇之的军委主席嘛!且看同布希热线交往的不正是江泽民吗?一旦战争打响,同各国领导人热线频频,调动国内武装,决定外交举措的时候,胡锦涛还得在江泽民面前哼哼哈哈,这是明摆着的事情。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赶上了这么个不利时机,就只能韧性地坚持司马懿精神了。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柳三禅:胡锦涛的困惑
寒山:中国的红脸与白脸
美国副总统钱尼将于今年上半年访问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民意要求政治局官员要接受人民监督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