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溪:后发优势或后发劣势

张清溪

人气 131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4月10日讯】近日引起媒体讨论兴趣的“中国会不会崩溃”,章家敦与大前研一的主张南辕北辙。这里不想加入这场混战。但这个议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就是经济后进国家(例如中国),在后面追赶的发展过程中,是有加速超赶的优势呢?还是会处于劣势的节节落后?这两种主张也都各有支持者,前者称为“后发优势”,后者则是“后发劣势”。

后发优势徒有表相

“后发优势”是说走在后面的人,既然看到前人的成功与失败,因此可以撷长补短,不必重蹈覆辙,发展起来更迅速,甚至可以超越前人。我们常说英、法用了多少年才完成工业革命,台湾只用几年就完成了。

在实务上,中国可以学习台湾的加工出口区、奖励投资条例,或甚至更复杂、专业的产业分工等等,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高经济成长率,被誉为另一个经济奇迹,更加强、坐实了这个“后发优势”论。

实际上,所谓“后发优势”了不起也只是个表相。如果我们看世界先进、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贫富差别其实是越来越大的。在商场上,我们也常听说什么“卡位”、先占先赢的说法。当然也有先发的企业后来落后的例子,国家发展也有这种情况,菲律宾就在马可仕担任总统期间把先进的经济变成落后。但通常先进国都一路先进,后面追赶的国家很难赶上。

经济转型是宪政转型的一环

日本明治维新是成功的例子,但它不只是经济政策,而是伴随着政治革新来的。台湾的经济奇迹,要想落实成可长可久,也必然要同时进行宪政改革。台湾政党轮替后的经济衰退,是大环境改变下的产物,也是结束长期一党统治后的短期现象。

其实,我一直有个想法不知道对不对,我以为政权轮替后的经济衰退应该要更严重才对;因为若真正清理过去的沈痾,必然要惊动既有经济体制、损及许多不合理的既得利益者,这样的变革很难平顺,对应的就会有一段经济衰退。韩国政权轮替后马上经济负成长,就是一例。换句话说,台湾的经济沈痾恐怕还没有清理完。

在理论上,新经济结构论者如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C. North, 1993诺贝尔奖得主)等人,论及经济制度变迁时,特别强调的就是上层结构的改变:首先是意识形态与道德标准的建立,然后表现在宪政革新,再改变政治体制,最后才是经济制度与经济政策。若只在技术上下功夫,结果只能有表面的、短期的效果,触及不到宪政转型,就没有持久的发展。

学习表象是对后发者的诅咒

所谓“后发劣势”,英文原称“curse to the late comer”,本意是说“对后来者的诅咒”。“后发劣势”对现在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中国大陆,可能最适用。

为什么后发者不但屈居劣势,还要对它诅咒呢?原来,落后国家不论在制度上或技术上,都落后于先进国家。但在技术上,往往有更多模仿发达国家的空间。因为制度改革比模仿技术更痛苦,更触痛既得利益。因此,落后国家通常用“技术模仿”来代替“制度模仿”。其结果虽然可以使落后国家在短期内取得非常好的发展,反而使制度改革被延缓,以致留下许多长期发展的隐患,甚至导致长期发展可能失败。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对后来者的诅咒”。

苏联的经济发展是一个典型的“后发劣势”例子。它学习先进国的成果,甚至有一段时间还迷惑了不少经济学大师呢!但它最终崩溃,就是对它的诅咒!中国呢?一个永远不能下台的共产党,阻碍了它所有可能的宪政、政治革新,因此中国的改革开放,永远只能是技术性的、表面上的、局部的、失衡的成长。它的“成长”本身,可能就隐藏着来日崩溃的因素,这就是后发劣势,也是它的宿命吧。
原载《台湾大纪元时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台湾法轮功控告香港政府侵犯人权
章天亮:慈悲与惩罚
【人物真相】杨慧妍:中共金融爆雷的牺牲品?
冯睎干:彭定康仗义执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