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枝与枪 阿拉法特的宿命

人气 10
标签:

【大纪元11月12日讯】(自由时报陈成良编译报导)“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这是阿拉法特一九七四年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的名言。

阿拉法特集政治家、恐怖分子、独裁者、和平缔造者等多种身份于一身,毕生毁誉参半,巴人视他为国父,却被以色列视为满手血腥的恐怖组织首脑,欲除之而后快。

阿拉法特出生于一九二九年8月4日,出生地官方说法是耶路撒冷,但实际上应是开罗。一九四八年,年仅十八岁的阿拉法特参加阿拉伯各国对抗以色列的第一次中东战争。一九五八年,他创立“法塔”(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 ),展开漫长而遥远的建国之路。一九六九年2月,身高一五七公分的阿拉法特以法塔领袖身份主导“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 ),正式被推选为巴解主席。

担任巴解主席的阿拉法特此后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巴解组织最初以约旦为根据地,但在一九七○年发生“黑色9月”事件后,被已故的约旦国王候塞因派军驱逐出境。

随后几年,来自不同派系的巴勒斯坦武装分子策动了多起震惊世界的劫机、炸弹攻击和暗杀事件,其中包括一九七二年在慕尼黑奥运选手村杀害十一名以色列选手。阿拉法特到底是否参与了这些袭击,至今仍然是个谜。

阿拉法特离开约旦后将巴解移师到黎巴嫩,但现在担任以色列总理的沙龙于一九八二年率军攻入黎巴嫩,迫使阿拉法特流亡突尼西亚。

由于军事上的筹码渐失,巴人于一九八七年在约旦河西岸和加萨走廊发动第一次的反以抗暴又引起反弹,阿拉法特被迫开始和以色列谈判。他于一九八八年宣布放弃恐怖主义,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美国因此解除实施十三年之久不与巴解打交道的禁令。在一九八八年以前,阿拉法特的名字在国际间被认为是个恐怖组织的首脑和代言人。

苏联的瓦解令阿拉法特失去奥援。一九九○年,他又犯了一个重大错误:支持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此举使他失去西方与阿拉伯国家的支持。

国际支持的流失使阿拉法特开始寻求妥协。一九九三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签署奥斯陆和平协议,同年7月,阿拉法特终于回到巴人的土地。这一年他与当时的以色列总理拉宾、外长裴瑞斯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和平在一九九五年11月以色列总理拉宾遇刺身亡后开始变调。

2000年7月,当时美国总统克林顿曾邀请阿拉法特与以国总理巴拉克前往大卫营谈判,却告无功。两个月后,便爆发第二次的巴人暴乱,自此以色列一再指责阿拉法特是恐怖主义的幕后主使,停止与他之间所有对话,还放话不惜取他性命。阿拉法特在死前的近三年期间形同被囚禁在朗阿拉的住所。

阿拉法特带着未能实现建国宏愿的遗恨辞世,他一生最大的错误,可能是拒绝克林顿卸任前于2000年12月提出、已满足阿拉法特四十年来大部分奋斗目标的以巴和平协议,错失了巴人建国良机。克林顿认为,阿拉法特这个“大错”导致鹰派的沙龙当选以国总理,让以巴和平进程倒退数年,巴人建国之梦更加遥不可及。

阿拉法特一生躲过数十次暗杀和劫难,每次都化险为夷,几次重病也未能夺走他的性命。他几乎比所有死对头长命,甚至一九九二年搭机在利比亚的沙漠失事还大难不死,有“九命怪猫”之称,但这次终究天命难违,结束传奇且富争议的一生。

相关新闻
阿拉法特病逝中东和谈可能重启  大和解仍遥远
阿拉法特有生之年未能完成梦想
埃及筹备阿拉法特葬礼 宣布展开三天哀悼期
以军在约旦河西岸实施全面安全警戒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