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锋:中日关系将影响亚太战略布局

凌锋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12月30日讯】最近两个有关中日关系的民调值得关注。日本政府今年十月在全国调查了三千人,六成九人回应。内阁府在12月18日发表调查结果,显示日本人对中国有好感的程度,比去年下跌10.3%,跌至37.6%,是这项调查自1978年展开以来的最低点。对中国无好感的人更上升至58.2%;认为中日关系良好的人只有19%,比去年跌了近19%,只余28%。

而中国民众对日本的态度又如何呢?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传媒调查中心12月中旬公布的“中日相互意识”调查结果显示,讨厌和比较讨厌日本的中国人占受访总数的40.2%,喜欢和比较喜欢日本的人比例则为28.5%,显示厌日人数比前几年减少了10个百分点。由于中国即使在民调中人们对表达自己意见还有一定顾虑,因此对日本持友好态度的人实际上应该还更多。

日人对中普遍无好感

日本政府的这项调查在11月中国潜舰侵入日本领海之前,否则对中国无好感的人数比例会更高。日本人对中国无好感的人大为增加而认为中日关系良好的人大为减少,肯定与中国官方与民间的反日宣传分不开,特别是去年9月的珠海集体嫖妓事件被渲染扩大为“国耻”,以及今年8月亚洲杯足球赛所掀起的反日浪潮,乃至出现对日本人的暴力事件;当然也还有对钓鱼台与海底油气争执的加剧。也正是根据这个民意,日本政府才在制定自己的国防策略时把中国列为假想敌,也才会扭转向中国一边倒的两岸政策,并且给李登辉前总统签证到日本度假。

然而最奇怪的问题是在中国政府与媒体一再煽动反日情绪下,为何中国人反而减少对日本的敌意?虽然讨厌日本的还是比喜欢日本的多。中国方面的解释:一是中国媒体出现了冷静思考中日关系的声音,二是中日之间在非政治领域的交往大大增加。这两年来,中国的一些主流报刊刊登了部分理性分析中日关系的文章,同时对日本报导的领域大大拓宽,并不仅是在敏感问题上炒作。这表明中国媒体在走过了市场化初期的浮躁后,逐渐表现出负责任而开放的态度。

这解释似乎太美化中国媒体了。中国媒体之所以有“理性”文章,乃是因为曾庆红在前年出任政治局常委后认为对日关系上需要务实的精神,于是 “人民日报”编辑马立诚在“战略与管理”上发表相关文章。但后来因为胡锦涛与江泽民权争激烈,胡以反日来打击江泽民,甚至开放保钓团体的活动,允许公开挂牌,并组织船队到钓鱼台示威,以致“理性”声音下沉,于是批判参拜靖国神社、遗留毒气弹、修改教科书、南京大屠杀、钓鱼台争执等等问题再度成为炒作的对象,再加前述的嫖妓、足球等新发生事件,反日的民族主义浪潮再度高涨。

中国民族主义不得人心

既然如此,又怎么解释民调中反日情绪的下调呢?要解释的话,只能说中国的民族主义宣传越来越不得人心,日益失去效果。这不但从对日关系上可以看出,在布希竞选总统期间,虽然中国官方与媒体百般贬抑与丑化他,但是民间对布希的支持并不是太少数,有一家民调机构竟说有40%之多。就是对台湾的敌意,在官方与民调任意炒作下,也有所下降,这可以从知名或不知名网民越来越理性的反应可以看出,就是中国的对台智库,也有不同意见审慎的公开提出,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未见到官方或民间的有关民调,也许因为讲的是“统一”,民调中有“不统一”的声音,只能不宣布了。

正是中日关系上这种微妙变化,中国如果用历史问题来煽动对日战争,支持者将会越来越少;反之,中国对日本的军事挑衅行为,激发了日本与中国的对立与危机感,因此非战宪法的修改日益得到民众支持,也刺激美国对日本的强势支持。日本是一个民主国家,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不是简单挑衅中国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日本民意,因此日本政府当然不能以中国的命令来行事,这是专制独裁的中国政府所难以理解的,除非中国能够把日本民众都统战过去来颠覆政府。其实,日本各届首相差不多都需参拜靖国神社,中国反应如何,得根据中国要将这个事件炒作到什么程度来决定;也就是中国政府是否要鼓动民众“反日”,得根据不同时期的政治需要。因此日本也就不会太认真对待这件事情了。

而由于台海问题不止是两岸问题而肯定涉及日本的安全,也是中国对美日安保条约的挑战,所以将迫使美国非介入台海战争不可。因此从“理性” 角度,中国这时挑起中日关系的紧张是很愚蠢的做法,因为逼迫美日同台湾站在一条战线上,达不到孤立台湾的目的。然而由于中国的长远目的是扩张自己的军事势力突破岛链到西太平洋,胡锦涛也必须以伸展武功来取悦军方,所以必须那样做不可。因此台海形势必然要牵动整个亚太地区的局势而成为国际事件。台湾就有机会采用灵活的合纵连横来争取自己最有利的国际地位,以确保台湾的安全

转自台湾日报(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香港焦点》凌锋:“港独”网站开张 “港独”启动﹖
凌锋:揭穿红朝谎言的丰收与歉收
凌锋:信息时代与中港台互动
凌锋:呼唤台湾吴三桂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