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惠林:哀哉!“知识化、工具化”了的伦理道德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12月8日讯】这一阵子,在台湾实施近十年、民意调查满意度一向逾七成的“全民健保”,一时之间受到地区医院万人上街抗争顿成热门话题,而健保危机搬上台面,在财务困窘、制度设计不良等等明显课题外,医疗品质也受到关注。许多医生非常踊跃在报端为文讨论并提供建言,很难得的是他们特别提到“医疗伦理”这个形而上、但却最本质的课题。

民众贪便宜、乱挂号、乱拿药等等很明显是不道德行径,而医师、政府相关部门的纵容也应负相当大的责任,毕竟已经养成自私自利、贪便宜习性的民众,需要被优良的制度和医务人员教导,扭正既有的不良习性,奈何大部分医师屈服于不良的制度,昧着良知努力衡量。举例来说,看诊一、二分钟成为常态,制度允许病人随时、随地、随便挂号,医师竟然乐于配合,等于诱导国人养成爱逛医院、爱拿药、爱做检查的就医习性。

我们当然知道,健保政策充满妥协性,在锯箭似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变换政策下,到“总额预算制”实施,病人挂号受限、重症病人变人球,医师不但荷包缩水、尊严也受到抹杀。日前与一位久未联络的医生朋友通电话,怨气冲天的语气显示其心中不平、不满已濒临饱和点,与以前温和形象相差不可以道里计,他深感受到打压并认为医生已快成为艰苦行业。

这位朋友的感受应该不是个案,非医生者也很难感同身受。不过,在此气氛下,再要求医师们负起较大责任,抛开个人的私利,牺牲己利发挥道德勇气拒绝制度的压逼、教导病人正确就医习性,的确有点强人所难。

但医师毕竟被认定属于强势族群,且在接受医师养成教育和训练时,都被教导“医学伦理”,也成为职业伦理,因而至少不应是“一切向钱看”,而且在病人眼里,医生还是半个上帝呢!如果觉得制度不合理,是应该提供良好的建言让制度朝向完美,而非一味忍受、进而积怨在心,终而在配合不良制度下让民众非但无法养成正确医疗习性,还让错误习性变本加厉。

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结果,医疗型态愈变愈扭曲,医学教育败坏、医学伦理沦丧、医疗品质向下沈沦就是现实写照。

为了扭转败坏趋势,除了修补不良制度外,还是得回归“医学伦理”的养成、生根。十一月三十日《台湾日报》副刊一篇〈知识化了的伦理与道德〉短文,指出当前“医学伦理”课程沦为“知识化”,忽略身体力行。只拥有医学伦理知识却欠缺实践力,医界伦理乱象仍层出不穷,而“制造病人”、“冲业绩”、“把病人当人球踢”等等也逐渐成为常态。

放眼当前社会,不只医学伦理知识化,法律、甚至道德都知识化了。其实,不只知识化了,“满口仁义道德、暗地里男盗女娼”的“工具化”也司空见惯。感叹之余,还是得寻求改善良方啊!每个人由己身“自省”,让“人心由衷回升”终究才是正道。──转自台湾大纪元时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票选健保财务方案  台湾民众多不愿涨保费
北市欠缴健保费 游揆指示尽速协商
台主计处:台湾执业医事人员突破18万人
房企德信中国遭勒令清盘 股价跌逾6%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