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龙争锋 釉里红绝艳

张云清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6月10日讯】台湾最近当红的广告,莫如“唐先生打破蟠龙花瓶”了。广告推出后,“蟠龙花瓶”顿时成为家喻户晓、奇货可居的收藏品,在陶瓷小镇莺歌还造成一阵抢购热潮。不过,您了解什么是“蟠龙花瓶”吗?

六月五日至三十日,在台中现代画廊推出“蟠龙釉里红瓷器特展”的王新笃表示,所谓的“蟠龙”,是形容“姿态蟠回弯曲之龙”。王新笃本次个展即以“蟠龙”为主题,展出的四十多件作品,均是呕心沥血的创作,绘功细致、色彩艳丽,件件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品,万一打破了,可不像广告中所说的,还可以上拍卖网站,再找回一个来!

王新笃说,虽然广告炒红了蟠龙花瓶,但一般收藏者对蟠龙花瓶究竟有多少认识却令人怀疑。因为,电视上那只花瓶上并没有蟠龙图案!身为一个资深瓷艺工作者,有必要为大家做一个正确的解说,否则媒体的炒作,将会误导社会大众对传统的中华文化的认识。

王新笃虽然身负绝学,却在毫无奥援下,毅然决然的踽踽独行。王新笃感叹地表示,他这匹“千里马”,究竟何时才能找到真正的“伯乐”呢?对于这种能在世界“扬眉吐气”的传统绝艺,政府和企业界反而没有珍惜与实质照顾。他特别希望媒体能一同担负宣扬正统文化的使命,让更多人领受真正好的、美的艺术。

以这次展出的“蟠龙争锋”为例,是一件困难度极高的“青花釉里红”的蟠龙花瓶,每条龙的结构均衡周密,在浪里翻滚的姿态虽各有不同,但环环相扣、互有呼应,非常生动!其他还有“九龙大盘”、“五龙戏浪凤纹八宝荷口大缸”、“群龙抢浪戏高峰”等,件件都是“绝世唯一”的精品。


除了“蟠龙”的雄伟、珍奇,会场诸多绚烂亮丽的作品无不令人惊艳,如不同风格的“童年时光”、“翠鸟戏荷间”,显露出反璞归真的情怀。此次王新笃亦特别推出十年前的作品“鸳鸯戏河”,创作风格与彩绘技术的蜕变尽在不言中。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会场并同时展示“秋归”这件作品,成功与失败的对照,让观赏者可以清楚了解釉里红烧造的困难。

喜欢中华艺术文化与想一睹釉里红神秘风采的读者,请勿错过这难得的机会

釉里红-既赖人力 尤关天成 正红作品 千载难逢


王新笃的“蟠龙釉里红瓷器特展”,是一项十分珍贵的展出,因为放眼古今中外,无人敢以“釉里红”三个字开个展,而王新笃至今已展出十八次。

釉里红是“釉下彩”瓷器的一种,始于元代官窑,以氧化铜作为着色剂,彩绘于白色瓷胎上,施以透明釉后,以摄氏一千二百八十度高温还原焰烧照而成。

由于氧化铜极端敏感,窑内的温度和氧气难以控制,影响的因素太多,如釉药的配制、绘图时釉药的厚薄、天候条件(温湿度)、窑内摆放的位置、疏密、大小、高低等等,都影响作品的成功与否。

除了累积丰富的经验之外还得靠几分运气,故有鉴赏家认为:一件成功的釉里红作品,“既赖人力、尤关天成”。
烧照不易的釉里红自元朝以来,虽只有短短八百年历史,却因战乱频繁而断代三次,故流传至今极为稀少,传世之作更如凤毛麟角。即使故宫收藏的“釉里红”器也多为黑色、褐色或灰绿色;近代中国大陆、日本等地的瓷艺工作者的成功作品也不多见。

釉里红在中国被称为是唯一的“正红”,成功的作品展现出“血红”色,由里向外以颗粒状呈现,以肉眼即可分辨,是中外瓷艺工作者极力追求却不易达成的目标。

王新笃所有展品件件都是鲜艳的正红,而且突破传统青红二色的限制,逐渐加入绿、黄彩,后又配上“法花”技法,使得作品更显丰富多彩。近年更以大量的红、蓝、金三色同时呈现,作品金碧辉煌,相当绚丽耀眼。这样的创作,堪称古今中外第一人。──转自台湾大纪元时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奇特的旅游新趋势:搭机时什么事都不做
专家推荐搭机前吃这种水果 让飞行更舒适
什么是鸟击? 飞行员应该如何处理?
飞机乘客登机时 空服员有哪些事要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