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自由十讲》台湾的校园 需要更多的自由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13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王凌莉╱台北报导〕郑南榕基金会主办、自由时报协办的“自由十讲”,第四场由政治大学社会系教授顾忠华以“台湾的教育和社会自由吗”为题,从教育的问题谈起,探讨如何让学校的空气使人真正自由,以培养出独立思考、爱好自由的社会公民。

 为了纪念郑南榕逝世十五周年,郑南榕基金会以“自由十讲”为系列主题,邀请人文、社会领域专业学者,针对人的自由与解放,以及相对于社会国家的课题,从文学、社会学、历史、政治视野申论讲述,以增进台湾社会的自由视野。

 政治大学社会系教授顾忠华,也是社区大学全国促进会理事长、台湾社会学会理事长,致力于教育改革相关运动。

 他以二次大战时期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及英国首相丘吉尔所发表的共同声明,其中提到有关表达意见、选择信仰、免于匮乏、免于恐惧的自由等“四大自由”为例,他说,从“四大自由”的实现与否来看,在台湾学校中的国中、小学生,还未能充分享受到“免于恐惧的自由”。

 他说,在课堂上,学生们的身体与心灵并不受到尊重,反而常遭到以各种理由加诸身上的体罚。

 他表示,社会上存在一种“次序情结”,学校更是严重,也因此迫使学校透过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来规训学生。

 顾忠华认为,自由的精神往往体现在制度面上,如果从这点来看台湾的教育是否符合自由社会的精神?“恐怕还是有点距离”。

 他表示,在教育现场里,传统教育的情况改善相当有限。因此在今年四月十日教育十周年时,包括澄社、女学会等十多个团体共同发起“友善校园联盟”,希望让自由空气进入校园,建立友善校园。

 他认为,至今仍存在的体罚及其所代表学校管制的形式,与自由社会所提倡的有冲突。而教育如果用行为管制来维持次序,其实就有一种反教育的嫌疑。如此一来,所谓的自由思想的种子,便难以在校园里埋种下去。

 顾忠华进一步强调,未来是创意竞争的时代,在思想无法解放的情况下,自我设限大,创造力就很难发展。

 针对教育制度来看,他认为,虽然“九年一贯”开始实施,但是没有把自由真正的精神灌输到教育里,多年来提倡的“自由化”,除了对教育市场自由化外,并没有真正让学生享受到自由空气。而台湾的教育离百分之百的自由,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