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欧盟徘徊在原则和利益之间

茉莉

标签:

【大纪元1月2日讯】本月八日,欧盟与中国第七届高峰会议在荷兰海牙召开,中国总理温家宝再次敦促欧盟结束“政治歧视”,解除对中国的武器出口禁令。在双方的联合声明中,欧方确认,欧盟有解除禁令的政治意愿,并将为此继续努力,中方表示欢迎这一积极信号。按照东道国荷兰首相巴尔克嫩德的意思,欧盟有可能但不保证在半年内解除该禁令。

由此可见,围绕这个公认为“非常敏感”的对华售武禁令 ,各方面的角力将在未来半年内更激烈地展开。如果我们回顾一下这个禁令的历史,就可知道,这个备受世界瞩目的禁令具有何等的重要性,它不仅牵涉到欧盟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关系、经济利益,牵涉到欧洲价值、政治姿态,还牵涉到欧美关系、亚太关系,更关系到世界对中国人权状况的原则立场。

就在海牙会晤的前几天,现任联合国高级人权专员路易丝﹒阿布尔在瑞典接受采访,拒绝就这一有关人权的事件发表看法。她的这一暧昧态度表明,一贯侵犯人权的中国政府,不但可以多次从联合国人权委员会逃脱制裁,而且还可能从欧盟的妥协中获取政治利益。对于全世界坚守人权立场的人们来说,未来的半年时间里等待他们的,是一场与强权角力的苦战。

欧盟武器为何与人权“结缘”?

欧盟对中国的“军售禁令”,是在1989年天安门民主运动遭到镇压之后开始实施的。当时,残酷的血腥屠杀震惊了世界,西方国家一致认为,中国政府如此侵犯中国公民的人权是不可饶恕的。因此,美国总统首先宣布“停止一切对华军品销售”,随后,欧洲盟国也宣称对中国进行军事制裁。这就是欧盟将武器与人权“结缘”的起因。

到目前为止,这一禁令已经持续了15年。它之所以今天还没有被解除,是因为促使欧盟制定这一禁令的原因—中国的人权纪录并没有多大改善,制造“六四”惨案的凶手仍未被追究,仍然有不少中国人由于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宗教信仰被投入监狱,并遭受酷刑。因此,维持这项禁令不但是一个政治原则问题,它还有一种重要的象征意义,即不断地提醒中国政府:欧洲仍然没有忘记“六四”,仍然不能容忍侵犯人权的罪行。

根据欧洲国家政治评论家们的分析,维持这一禁令还具有战略上的意义。他们认为,中国最近几年加强军备主要目的是恐吓台湾,一旦解除了军售禁令,许多可用于军事的设备和技术就会输往中国。由于中国政府长期威胁要使用武力收复台湾,因此有瑞典评论家惊呼:“难道我们欧洲要帮助中国打台湾吗?”

中共高层游说行动紧锣密鼓

多年来,中共当局一直把这项禁令视为“政治歧视”,令他们深感屈辱,因此处心积虑地想要解除而后快。在中国和欧盟的经济关系发展之时,中共既需要欧盟的先进武器,更需要一种令他们感到“平等”的政治承认。据瑞典媒体报导,中国驻欧洲各国大使馆担任了游说解除禁令的任务。私下的交易不知其数,即使是中共最高层为解除军售禁令所开展的公开活动,也可以称得上紧锣密鼓。

早在今年一月,胡锦涛对法国进行为期四天的访问期间,就以提升中法友好及合作关系的承诺,和会见法国主要企业家代表团的行动,换来了他希望得到的东西:法国外长立场明确的表态,称欧盟对华武器禁运是“过时的”做法,并保证法国将尽力促使欧盟解除这一禁运。

   四月,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同到访的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举行了会谈。 五月,温家宝对欧洲进行为期11天的访问,访问了德国、比利时和欧盟总部、意大利、英国和爱尔兰等国。温家宝此行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欧盟对中国实施的军火禁运问题,他在讲话时呼吁有关方面撤除阻碍中欧双方贸易发展的“过时的限制与障碍”。十月,温家宝参加在越南河内举行的亚欧高峰会中,对欧洲国家施加压力,要求解除对中国的武器禁运。  

到了十二月初海牙会议之前的关键时刻,中共方面更是使尽浑身解数。胡锦涛、温家宝和吴邦国三大中共巨头,在短短的两天时间内,分别跟法国,德国,意大利高层,以及欧洲委员会议会议长以不同形式沟通。据新华社报导,胡锦涛于12月5日同法国总统希拉克通电话,一天后,温家宝也在中南海会见了来访的意大利总统钱皮,胡锦涛赞扬意大利主张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立场。在此期间,德国总理施罗德开始三天的访华行程,吴邦国也会见了欧洲委员会议会议长席德尔。

中国高层这一连串的外交动作,都是为温家宝赴海牙与欧盟高层官员会晤,谋求解除欧盟对华军售禁令铺下道路。

欧盟各国利益不同态度不同

由法国总统希拉克带头高唱的“解禁曲”,在欧盟各国引起了不同的反应。尽管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认为,欧盟和中国的关系“如果不是已经结婚,至少是稳定的伴侣关系了”,但对其他25个成员国来说,由于各自的情况和利益不同,因此态度不同。

在纳粹时期可以和侵略者合作的法国,只要能推销其产品(包括核子科技和法国生产的欧洲空中巴士),不惜激情“拥抱”一个专制政府。基于其自身经济利益的考量,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也主张或倾向解除对中共的武器禁售。法德两国是最希望从中获益的。

但其他欧洲国家则意见分歧。英国、爱尔兰和荷兰等国不赞成欧盟取消禁令。英国的表态是:不反对解除对华武器禁运,但需要透过正确和合理的方式进行操作,实际上持骑墙立场。原东欧国家如波兰、捷克和拉脱维亚等国,则不做出明确表态。

笔者特别注意北欧几个国家,因为这些国家一贯是非常重视人权的。但是有点遗憾,瑞典曾一度反对解除武器禁运,后来也态度暧昧了。由于北欧各国和中国良好的经贸合作关系,对军售禁令的问题,他们现在已经到了噤若寒蝉的地步。政府有关人士在电视上回答记者问题时说:如果某国单独抵抗中国,将会遭受惩罚,损失将会很大,所以瑞典政府不便明确表态,要看各国的态度再说。

寄望于国际舆论和人权组织

一般认为,欧盟作出解除禁运决定只是时间问题。因为,面对中国巨大市场的诱惑,在人权和利益的道德选择中,欧盟“核心国家”很难割舍自己的商业利益,去捍卫中国人的人权。但是,新入盟的中东欧十国过去曾深受共产党专制之苦,他们在和中共的经济交往中并没有陷得太深,如果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和坚持人权立场的美国保持一致,按照目前欧盟采用的“全体一致”的表决机制,法、德等唱“解禁曲”的大国,未必能轻易如愿以偿。

笔者因此寄望于国际舆论和人权组织。事实上,自从法国带头提出解禁,欧洲舆论便是一片批评谴责之声。对于有传统人道精神的欧洲人,维持欧盟对华武器销售禁令的道理,是不言自明的。媒体的批判咄咄逼人。就在希拉克还在北京作秀之际,热爱自由的法国媒体,就对他展开了猛烈炮轰。英国《金融时报》的大标题便是:《中国需要人权而非欧洲武器》。德国总理施若德也遭到本国国会议员和媒体的强烈抨击,认为他“玷辱权力分立的理念”。

令人注目的是, 中国的天安门母亲运动在十月发表声明,谴责法国总统呼吁欧盟解除对中国武器禁运。这个沉痛的声明义正词严地指出:“欧盟对中国的武器禁运,是为了制裁中国政府在八九年六四事件的血腥镇压;一旦解除对中国武器禁运,将予人极度错误的印象,认为六四事件已被忽视、遗忘。”

国际人权组织更是站在反对解禁的最前线,几乎欧洲各国的人权组织,例如国际大赦,最近都上电视,重提天安门事件,谈中国人权问题的严重性,呼吁本国政府抵制解禁。在海牙会议召开之际,总部设在巴黎的“记者无国界”组织与全球20多个捍卫人权的非政府组织联名致信欧盟,要求欧盟在中国确实改善人权状况之前,维持对华武器销售禁令。

正如鲍彤先生在世界人权日里谈到“军售和人权挂钩”所说的:“对于那些践踏本国人权的政府,对于那些敢于不顾民意、无法无天的政府,对于它的行为往往令人无法预测的政府,如果对它们的军售不和人权挂钩,岂不助纣为虐,危险之极?”

--转载自《开放》杂志(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不代表大纪元。

相关新闻
【专栏】茉莉﹕杀害林德的凶手和沉默权
茉莉﹕ 第一代人权——维权运动的重中之重
茉莉:师涛的“天问”
【专栏】茉莉﹕面对胡锦涛“铁血理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