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山﹕念记赵紫阳(二)

何山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1月25日讯】香港支联会主席司徒华﹕“赵紫阳留给我的印象”

–我曾在一天内,三次看见过赵紫阳。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九日,应邀前往北京,参加《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仪式。翌日早晨,赵紫阳在人民大会堂外,欢迎英相戴卓尔夫人;下午,举行签署仪式;晚上,举行国宴。这三项活动,我都参加了而在场,远远地看见他。

但他给我留下的印象,却是另外的三件事。第一件。《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基本法》的起草工作,随即展开。当时争辩得最激烈的,就是回归后香港的政制。港大学生会,就在这时候,致函赵紫阳,要求在《基本法》中为香港制定一个民主政制。赵紫阳的回信说:回归后,香港有一个民主政制,是理所当然的(大意)。“理所当然”这四个字,给我很深的印象。第二件。八九民运期间,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广场绝食,他去探望慰问。他说:我已经老了,无所谓了(大意)。我对“无所谓”这三个字,印象特别深刻。我感觉到,他已在危险的处境,豁开去了。第三件。他被迫下台,被幽禁了,但始终不肯承认错误,坚持反对镇压,可谓风骨铮铮。

香港经济学泰斗家张五常﹕

–赵紫阳先生谢世了。半年前听到先生肺功能衰退,不容易度过这个冬天,这是一个伟人的消逝。1988年9月19日,我带佛利民(诺贝尔经济学得奖者)到中南海会见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赵老,是不容易想像的“奇遇”了。一个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共产党的总书记,一个是二十世纪声誉最高的维护私产的经济学者。气氛友好,互不相让,论事客观,一时针锋相对,一时互相恭维,谈了整整两个小时,我坐在那里听得痴了。自己是个方家,很有点不相信见到的刀光剑影,更不相信没有读过大学的赵老竟然可与才高八斗、口才盖世的佛老打个平手。

会面后赵老亲自带我们到门外,解释哪个是中海,哪个是南海。汽车开行我立刻对佛老说:“米尔顿,那位总书记懂经济!”他回应:“不仅懂,而且深入。”我继续说:“总书记说得那样层次分明,是为了这次会谈作了不少准备吧。”佛老回应:“不是的,这个人对经济问题日思夜想,不需要准备什么。”

该年十二月,佛老破例地写了一封圣诞信,寄给亲友,主要是提到中国之行。他说周游列国五十年,遇到政要无数,但从来没有遇到一位像赵紫阳那样思想清晰、论事客观、诚恳可信的国家领导者。

赵老是一九八○至一九八七的国务院总理,八七至八九的总书记。这九个年头是中国开放改革初期,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刻。万事起头难,何况上有几个意见不同的老人家需要招呼,下有贫苦大众与年轻学子需要安抚。邓小平提供与坚持经济改革的方向,但细节如何,怎样实践推行,却落在赵紫阳的身上。可以说,从八○至八九这九个改革关键年头,邓老与赵老是最佳拍档。

去年三月二十五日,我发表了《要冷静地处理中国农民问题》,其中提出三个大原则。其一是要大幅地减少中国的农民人口;其二是要放弃农产品自供自给的保护主义,以工业产品出口换取农产品进口;其三是大量廉价地向农民提供知识教育。两个星期后收到赵老托女儿带来的口讯,说完全同意该文的三大原则。一时间我觉得自己是个农业经济本科生,考试大教授给我一百分。

丁望,原全国工商联《中华工商时报》总编,“改革历史上抹不掉赵紫阳”

–走完人生漫长的路,改革家赵紫阳带着“分裂党支持动乱”的罪名,离开了他失去自由的地方。他晚年的际遇,比张学良还不如,后者恢复了自由,还能定居夏威夷。他却被软禁于一座四合院中,庭院深深,难得与故旧晤谈,令人想起宋代词人秦观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在赵紫阳脱离政坛的十五年后,中共高层和省部级的世代推移加快,一九五○年以来出生的第四代中、后期已崛起,第二代在淡出中失去影响力,赵紫阳的病故不致影响政局和政策。令人关注的,倒是中共中央是否为他举行追悼会,是否有对他的悼词;胡温能否说服幕后操控者,踏出“党内和谐”的第一步。

在五、六十年代,赵紫阳追随陶铸,在广东推动毛泽东的“无产阶级专政”和极左经济政策。六二年大饥荒引发广东逃亡潮时,他们密令边境“门户开放”三天,不必着力拦截往香港逃亡者,可算“德政”。

文革结束后,赵紫阳一反极左的形象。七十年代末的农村包产到户、分田单干,是万里在安徽的试验,起初响应者寥寥可数,只有四川的赵紫阳、辽宁的任仲夷、内蒙的周惠、贵州的池必卿等。后来,万、赵成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典范,民谚谓:“要吃米找万里,要吃粮找紫阳。”

在城市经改和沿海对外改革、开放中,胡耀邦、赵紫阳、万里、谷牧、胡启立、张劲夫、任仲夷等,都是邓小平手下极具开拓力的改革家。

赵紫阳对于对话沟通的信念,大大影响他处理八九学潮。他不同意上海官员查封《世界经济导报》;他认为,学生和平请愿,提出反腐败、肃贪的要求,是“人民内部矛盾”,应以和平对话方式解决。他的和平取向,获得胡启立、乔石和许多干部、民众的支持。在极左派干扰下,赵紫阳未能说服大家长邓小平,阻止以枪弹对付学生的流血事件。他是力挽狂澜而最终失败的悲剧英雄,他是为民众、为历史承担责任的非常人物。

六四事件后,赵紫阳被扣上“分裂党支持动乱”的罪名而受清算。共产党的总书记竟支持“推翻共产党的动乱”,正是秋后算账的荒谬。赵紫阳已故,中共中央应有适合其身份的追悼会、一份庄重的悼词,容许民间举办追悼活动,对他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贡献则要有公正评价。在经改历史上抹掉他,无异是歪曲、篡改历史。

胡耀邦和赵紫阳两任总记都受冤屈,蒙受任意罗织的罪名,还有什“党内民主”和社会和谐可言?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不代表大纪元。

相关新闻
全球《九评共产党》研讨会 反响热烈
书摘:《自由在落日中》(九)
【九评征文】中国共产党与人血馒头
建议创作各种九评文化向大陆推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