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立委选举 将成为宪改周期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16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范正祥╱台北报导〕研考会主委叶俊荣昨天在“2005年台湾宪改对国家发展之影响”研讨会中指出,6月的修宪包含全盘性、周期性及公民性特色,未来宪改将随着超高门槛公民复决条件,形成周期性,研判全国性的立委选举,将成为宪改的周期。

叶俊荣表示,以往曾引起“公投绑大选”的争议,然而在当前宪法要求超高公民复决门槛的情况下,很难想像宪法复决能藉由独立举办而达到公民权半数的支持。宪法公民复决与全国性选举结合,是现行宪法规定下,合乎逻辑的解释。

他说,修宪时程从酝酿、议题设定、公开讨论到成型,需经相当时间,可能每三到四年才有一次机会完成宪法的修改,全国性的立委选举,就成为宪改的周期;以往国民大会随时可集会而通过宪法的情境已不复存在。

叶俊荣论析,由于国会的超级多数及公民复决的超高门槛,未来宪改绝非可轻易发动,更不可能轻易达成。因此,单点议题式的修宪,难以累积足够修宪量能,必须要有多议题的相互搭配,才可能对国会或公民形成“无法全部认同,但整体还可接受”的效果,启动超高的同意门槛。

叶俊荣认为,未来宪法变迁的模式,将会环绕在国会的高门槛及复决的超高门槛,而导向公民本位及程序本位的思考,迥异于大家所熟知的模式。叶俊荣说,“许多人还没有习惯,甚至还没有真正体会这个转变,但最后大家都得面对这样一个变革”。

宪改确立国家地位与认同

〔记者范正祥╱台北报导〕总统府资政陈继盛昨天在台湾民主基金会举办的“2005年台湾宪改对国家发展之影响”研讨会表示,宪改是一个运动,假如台湾能够成功推动宪改,将可得到许多好的结果,包括对内就是国家认同的完成,对外可在国际上帮助台湾确立国家的地位。

陈继盛强调,推动宪改运动,学者讨论只是一个开端,直接与民众面对面沟通,让民众了解,更是重要。国家菁英必须“挽起衣袖,脱下西装,跑到庙口”,非常有耐心地亲身去向民众说明:台湾推动宪改的目的?假如台湾能够把宪改工作做好的话,可以达到什么好的结果?以及若是做不好的话,究竟会对台湾造成何种的严重伤害?

他特别提及,台湾推动宪改时,也应将对话对象,由国内民众延伸至国际。虽宪改本应属于一个国家的国内事务,但台湾处境与一般国家不同,应当把台湾的宪改运动推展到世界上,变成一个国际共同关心与支持的话题。

陈继盛指出,在过去威权时代,许多知识份子为了宣扬自由、民主、法治,也是到庙口作宣传,当时还是在当局不许可的情况下,遮遮掩掩地在宣导宪政法治观念,发挥了很大效果。如今国家菁英应学习昔日知识份子的精神,直接与民众面对面沟通,把宪改当成一个运动推动。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