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后中国非正常死亡的新闻解读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10月6日讯】(亚洲时报 昝爱宗撰文) 读中国的新闻,是需要“功夫眼”的,比如一些细节,可以说明所发生的新闻背后还有着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秘密存在。

10月4日,新华社北京10月4日电文称,10月2日,2005年第19号强台风“龙王”两次登陆福建,台风风力强、影响范围广、降雨强度大,给福建省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危害。截止到4日17时,共找到遇难者遗体50具,还有36人下落不明。在解放军总部机关、武警总部工作组和福建省有关领导的现场组织指挥下,经7000多名官兵、公安民警和当地干部群众连续40多个小时的全力搜救。

按照常规,新华社在哪里发稿就用哪里的地名,如福建搜救武警失踪事件,应该用“新华社福州电”的冠名。为什么要“北京电”呢?我特意查阅10月5日一些党报、都市报,发现该消息上第一版的不多,就连权威的《人民日报》,也不过是最后一版(第四版),标题是:军队和地方全力搜救武警福州某部遭受山洪袭击失踪人员。记者却没有署名。

我知道新华社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的红色通讯社,传递的是中南海的声音。而此刻公布的这一短消息,无疑是通过中南海审查后发出的,连标点符号也不过107个字。

再看看5日《人民日报》第一版,仿佛福州遭遇的是大喜事一桩:积水退了,公交车通了,市民生活正常了——福州努力让群众过好国庆节。这个消息是有署名的,如 “本报福州10月4日电 记者蔡小伟、江宝章报道”:因台风“龙王”一度关闭的福州西湖今天再次迎来了大批游客。在福州的各大公园、广场,人们也恢复了往日的休闲、健身、娱乐等活动等等。

不过,《人民日报》如此处理新闻用的是“马屁功夫”,拍马屁决不能拍到马蹄子上,哪里让主子顺心就拍哪里,不该拍的就坚决不能拍。比如《人民日报》前驻河南记者站站长、现中国青年报总编辑李而亮就是这方面的大师,他最得意的是向中国青年报的记者们传授“策划新闻”招术,举例说若干年前,河南郑州建成了一座大型立交桥,当地官员很想在《人民日报》上露脸。“全国有成百上千的立交桥,为什么郑州这座就可以上《人民日报》头版呢?”本来这是不可能的事,可善于揣摩“主子”心态的李而亮,作为人民日报驻河南的记者、站长,于是就“策划 ”了一起50对50年婚龄的夫妇齐上立交桥参观的活动,果然,这条“新闻”上了《人民日报》第一版。据中国青年报内部消息说李而亮很得意自己的这一创造,并称此举受到了时任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的表扬。

看中央电视台,祖国处处花团锦簇,莺歌燕舞﹔看《人民日报》,神州之内,莫非王土,在《人民日报》上每天露脸的“人民”都是官员们的政绩,记者们每天凑在一起都在探讨如何歌功颂德,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至于今年10月台风“龙王”因何发怒,死了多少子弟兵,又死了多少老百姓——官员一般不会死的,才真正是值得关注的新闻。可是,看我们的报纸、电视和网络,却找不见值得看的细节,我直觉得“秋风秋雨愁煞人”。

国内的新闻界可以装聋作哑,记者们可以不动声色,但新闻就是新闻,真相是谁也掩盖不了的。我查阅10月5日新加坡《联合早报》,看到该报引述香港《星岛日报》10月4日采访当地居民的报道,称“被冲走的武警学员可能远远不止这个数目”。报道说,“出事的训练基地位于闽侯县上街镇,距离福州市区大约9公里”。当地村民告诉该报,事发后,“整个兵营都给冲走了,失踪的哪止59人,至少200人。”另一名村民则说,被山洪冲走的武警学员,至少有100多人,因为山洪过后,训练基地没有什么人生还。目前事故现场仍被严密封锁,一般人进不去也出不来,救援情况只有武警部队才知道。为此,法新社4日还发出的报道说,当地媒体接获指示,不得自行采访、报道这个事故,一切报道以新华社的通稿为准。法新社跟有关武警指挥学校和福州的武警总部联系时,对方不是拒绝透露详情,便是一再把电话挂上。

人死不能复生,真相也不容掩盖。当前,福建当地政要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救人要紧,救灾次之﹔开放新闻采访限制,尽快调查并公布调查结果,尽快在网上公布所有死难者和失踪者的名单,并尽快通知其家属处理后事﹔再者就是好好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伤亡事故?是天灾大于人祸,还是人祸大于天灾?到底有多少人遇难,除了“子弟兵”外还有没有普通百姓遇难或失踪?如何发放抚恤金,应该追究哪些人的法律责任?(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全球因吸烟死亡人数本世纪末达10亿
英爆最严重大肠杆菌集体感染
港关注多伦多神秘疾病
老妇染蝇蛆病日前死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