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济衰退的迷思

苏经纶

人气 11
标签: ,

【大纪元11月29日讯】“政治空转、经济停滞”最近已成了许多人看衰台湾民主发展的口头禅,在密集各式媒体的洗脑穿透下,许多人人云亦云,已成了不辩自证的真理。北京方面指称台湾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十年停滞,相较中国的迅速崛起,成为中共统治性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有趣的是台湾泛蓝媒体隔海唱和,面对南韩的重整跃升后,而台湾在“无能”民进党的领导下,台湾已屈居亚洲四小龙之后。

海峡两岸与海内外的华人媒体,捐弃政治分歧的成见,在此议题上取得“统一”的共识。笔者身为美国攻读经济学的博士生,面对如此密集的台湾经济停滞之宣传假象,确有许多不吐不快的冲动。笔者忧心整个华人社会倘若真如此见识,不仅无助的台湾民主的深化,更延迟中国未来民主化的时程。

首先笔者想厘清的是影响国内生产总值(GDP)成长率的因素很多,因此国内生产总值成长快速的经济体,未必直接反应到个人产值的增加。例如香港2000-2004年五年平均国内生产总值成长率达5%的耀眼成绩,同时间却发生香港2004年人均所得不如五年前的窘况。值得注意的近年来快速增加的外来移民可能对人口数较少的香港、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成长率增长有所帮助,但对真正代表经济体效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成长率却可能毫无助益。因此一般严谨的跨国经济的比较分析,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消长反而是研究机构评比的关键。

这时我们回到北京方面骄傲自豪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评比,似乎多数的华人媒体皆以台湾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十年停滞,做为评论台湾政治空转、民主无能的证据。但事实果真如此吗?还是现下结论再找证据的自我安慰。笔者特地以东亚主要经济体过去十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来看(1996-2004 年),发现只有人均所得较低的中国、越南能在过去十年稳定成长,其余经济体皆经验或多或少的倒退。世界经济学家多认为与1997年亚洲经融风暴,及共产国家经济自由化后所形成的“薪资黑洞”有关。

过去十年间,南韩衰退最多时竟达199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40%,马来西亚衰退最多达为9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32%,日本与新加坡衰退最多达为9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17%。在经历十年的痛苦调整(不含2005年),只有民主转型成功的台湾与南韩两地人均所得有明显的增长。同时间中国“一国两制”特区下的香港人均所得竟不如回归前1996年的水准。如此鲜明的反差竟成为华人媒体口中民主政治“空转无能”的证据,实令人瞠目结舌,百思不得其解。

除此之外台湾的银行坏帐率,已从2002年的最高点8.8%,2004年底已改善至 4.35%。该项金融改革的杰出成就,成为台湾国际竞争力评比中的强项,不到中国同时间银行坏帐的十分之一。台湾平均失业率(2001- 2004年),比“一国两制”下欣欣向荣的香港低达2%。同时期台湾的平均痛苦指数,与亚洲四小龙最低的新加坡相差仅0.2%,中国2004年的痛苦指数更是台湾的四倍以上。台湾过去十年政府赤字增加的幅度,与中国的同时期增幅相当,而远低于南韩的同期增幅。

据此以上诸多惊人表现,德国最新公布转型中国家 2006年评比(Bertelsmann Transformation Index, BTI),台湾综合表现与政府施政能力皆被评为亚洲第一。瑞士世界经济论坛2005年成长竞争力指标(Growth Competitiveness Index, GCI),台湾持续保持亚洲第一的优势。再者2005年瑞士洛桑竞争力排名(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WCY),台湾领先中国发展最快的浙江的排名差距再拉开二名。

全美最具影响力之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每年定期公布全球科技一百强,评比的要素之一即为反映企业未来获利指标的股价成长率。最新公布2005年排名结果台湾赫然进榜十二家入列。台湾入榜的总家数更是同时亚洲主要经济体日本、南韩、及中国入榜的家数总合。在全球经济专家都为台湾经济发展背书时,多数华文媒体仍不断贬抑台湾经济为“空前衰退”,难道谎言说一百遍就会变成真的吗?还是唱“衰”台湾的背后实另有隐情呢?

相关新闻
诺贝尔经济奖得主恩格尔:台湾金改方向正确
台商业司拟定物流业货损赔偿责任契约参考范本
友达光电预计明年七月前  进驻中科后里基地
恩格尔:已开发国家金融市场 股市波动较小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