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新纺品配额制度 中国厂商何去何从

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系列报导(三)

人气 4
标签: ,

【大纪元11月30日讯】(大纪元记者罗莎报导) 全球纺织品配额自本年取消时,许多经济学家预测中国成衣制造商将从中受益,而其竞争对手如孟加拉及柬埔寨等开发中国家将受到负面影响。然而,目前的情况与当初预期不符。

本年中国成衣出口迅速成长,引发欧盟及美国采取限制措施以保护当地就业机会,致部分中国纺品制造商裁员或将生产转移到蒙古、奈及利亚、柬埔寨、越南等海外工厂以规避配额。有些企业则将半成品运至香港,在香港缝制为最终成品,俾利产品能贴上“香港制造”的标签,以避免受到配额限制。在此同时,原预测孟加拉等可能成为全球纺品贸易的输家,其订单现已逐渐增加。

中国政府表示,美国与欧盟所采行的进口限制措施将影响大陆23亿美元的出口,并造成16万人失业。在中国的纺织成衣业者如何因应配额限制措施的变局,该措施所透露的意涵究竟是危机还是转机呢?

积极开拓内销市场

中国目前之外贸依存度已达到了8成,这一比例远高于其他已开发国家和开发中国家的水准,然而过大的贸易顺差并不一定是好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宇燕即指出,中国目前拥有较多的贸易顺差,成为欧美上半年对纺品设限的主要原因。另中国过高的贸易顺差必然导致内需不足。据分析,一个大国的经济发展促进因素,国内消费应占主导地位,达到70%左右。如美国国内消费对经济的贡献达到78%﹔日本更高,占85%,而中国则相反。另已有相关分析指出,中国内需市场将于3-5年内大幅增加,故扩大内需,并降低对外贸的依赖度,应是中国政府未来应该推动的政策方向,而厂商亦应及早作规划。

纺品出口应自我设限

有专家指出,中国纺织业应采取自我出口设限措施,其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倘若中国纺织业不自我限制出口,势必冲击国外纺织业,届时各国将透过管制进口方式,严重影响中国纺织业;另一方面,自我限制出口的重要目的在于提升出口产品的品质,使产品附加价值较高的出口企业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如何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避免恶性的削价竞争,应该是中国政府及厂商应该共同面对的严肃课题。

赴国外投资设厂

鉴于美、欧限制中国成衣出口的配额作法,已使得欧美采购商为分散风险及增加采购管道,而将部分订单转移到亚洲其他国家,故中国已采取“走出去”战略,鼓励纺织业到海外设厂及收购销售通,以规避与欧美所产生的贸易摩擦,降低贸易风险。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发言人孙淮滨即表示,大陆与东盟在地域、产业优势互补、文化及民族等方面具有共同的基础,大陆与东盟所推动的自由贸易区将使区域经济一体化向前迈进一大步,赴东盟投资设厂应是一项明智的选择。

欧美将加强查缉纺品违规转运

欧美对中国进口纺品实施配额限制后,许多业者采取变通作法。部分纺织业者将成衣运往未受配额限制的第三国,在缴交些许费用后,即加上“菲律宾制造”、“摩洛哥制造”等标签,再送往欧美市场。

依据惯例,美国在宣布设限后,即紧接会严格控制非法的转运行为。例如,有些在中国生产的产品,为规避配额的管制,而将产地标为其他国家,一经查出,将没收销毁全部产品,并对进口商与出口商处以罚款。在美国301个海关关口,有1,000多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纺织品贸易政策的执行工作,且建立非常齐备的资料库。若一个经常进口衬衫的进口商突然有一批产品报关为其他产品,便会成为美国的监控目标,美国海关将要求其提供所有相关资料进行查核。

而为了防堵中国产品冒用台湾产品输美,美国与台湾已签订“台美防堵纺品违规转运合作备忘录”,当美方怀疑台湾厂商涉及违规转运时,将有权赴台调查。据了解,美国另亦已于今年分别与韩国、香港等洽签备忘录,以建立一有效的防堵合作网。而越南海关也在今年8月份发布通告,针对目前利用越南原产地证明出口非属越南原产之纺织品至欧美市场之违法行为,强力要求各地海关部门要严格把关,对于来料加工、转口、过境等形式进入越南境内之纺品加强稽查;同时海关并依规定向越南贸易部及工商会通报每批进口至越南之半成品织品进行加工的情况。

结语

中国纺品及成衣出口值于2004年达974亿美元,约占出口总值的17%。纺织及成衣业就业人口高达1,900万,如加计上下游相关产业,则就业人口将高达1亿人。据统计,中国成衣出口每下降1%,将造成3.6万人失业。中国在防卫措施影响下,输美、欧等主要出口市场将趋缓,在2008年后(中国加入WTO时所订中国纺品特别防卫措施实施时间至2008年年底),是否仍能维持其国际竞争力,目前尚难臆测,主要理由如下:

  • 部分企业原预期配额取消后市场将大为开放,故进行大量投资,惟因欧美采行之防卫措施,订单流失到其他竞争力较强的国家,使得该等企业濒临倒闭危机。
  • 中国虽具大量廉价劳动力,惟因每年仍需进口大量的棉花,且经济成长将带动劳动力价格上升,再加上近年来沿海地区之土地、水、电、煤、油等日益吃紧,均为纺织业发展之不利因素。
  • 孟加拉、越南成衣工人最低工资仅45美元/月,土地、水、电等能源价格亦低;印度及巴基斯坦则是全球第3、4大产棉国,且在纺纱、织布方面之技术水准较高。东南亚国家成衣业之规模虽不大且布料需依赖进口,接单能力有限,惟因中国遭防卫措施之影响,国际采购商已转往该等低成本国家下单。

诚如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发言人孙淮滨所说,中国与欧美的纺织品贸易摩擦是件好事,让企业可以头脑更清楚,有助于企业成长创新,并在欧美设限的压力下,学会如何开拓新市场,例如被忽视却潜力无穷的中国国内市场。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成语故事:吴牛喘月
中国大闸蟹 验出致癌的DDT
沧海月:中国为什么成为矿难高发之国?
黑龙江煤矿事故死亡一四六人 三人下落不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