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省籍歧视 河南人招谁惹谁啦?

人气 169
标签:

【大纪元12月25日报导】在中国,提到河南人,很多人脑里会浮现“骗子”两个字,为此,从事文化工作的马说与另两名河南老乡在二零零二年三月,合写了一本“河南人惹谁了”本书一出版竟然一炮而红,热卖十七万本,盗版更不计其数。。

马说接受中央社采访时表明,写书的动机是为了反对歧视。据中央社报导,因碍于这种负面形象,河南人在外地求职常常碰壁,交友也受影响。当地官方最近几年力图走出这种妖魔化阴影,并总结河南负面形象指出,这终究是个“穷”的问题。

从事文化工作的马说与另两名河南老乡合写了一本“河南人惹谁了”。这本书出版后,不论是不是河南人,大家不禁好奇,书里写了些什么?

据官方统计,河南人口接近一亿,居中国第一位,其中农业人口占百分之七十一;全省耕地面积为中国第三位,二零零四年全省粮食生产量高居中国第一。

这些“第一”没有为河南带来财富,却是造成贫穷的原因。中共建政后,在牺牲农村保城市的二元道路下,在沿海省份一个个发达起来,以农业为主的河南省留下却是贫困的生活、有限的资源与大量剩余的农村劳动力。

很多河南老乡无奈离乡背井出外打工。为了挣钱,有些人会有偷拐抢骗的行径,加上又土又穷的外表,一直以来,中国各地都有“河南人是中国的吉普赛人”的说法。

留在家乡的河南农民许多被迫卖血维生,却因为医药卫生知识不足而染上爱滋病。

于是,其他省市的人开始挖苦河南人,“防火防盗防河南”之类尖苛的顺口溜四下流传,成为小大宴会中的笑料,河南人也逐渐成为中国公民中的“贱民”。

对于这种地域歧视现象,马说十分愤慨不平,认为是一个危险信号,是人类等级观念的表现,是一种传统的落后文化心理。

他说:“地域歧视本质上是经济歧视,就是有钱人对贫困人民的歧视。河南人的许多缺点,例如‘土’,其实是贫穷的衍生物。同样的习惯、同样的特点,在河南人身上就是土;在有钱人身上就不叫土,甚至成了一种时尚。”

河南省委副书记王全书曾有针对性对媒体发表官方的看法,“河南人的负面形象,说到底还是一个穷的问题。”

如果是拥有中上职业的河南人,例如马说本人,面临的歧视不算严重,“我自己倒不是太明显,外来的河南籍民工,会有这种现象。”

出门在外的老乡被歧视,河南省本身也好不到那里去,除了“爱滋病村”,给人的既定印像还包括“有毒大米”、“假冒伪劣”等不光彩事迹,并进而影响外地商人到河南投资的意愿。

一名香港商人就曾经对马说表示,自己虽未到过河南,但对河南的各种事迹早有所闻,“那里的投资环境太差了,政府办事拖拉、没规矩,企业没有信誉。河南人骗子、无赖太多。”

马说对中央社表示:“从人口、地域、出生状况等各方面来说,河南等于中国在世界上的一个缩影。

他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河南人是代替中国所有不发达地区的人民在受某些大城市人的歧视。”

因为外界流传的河南人诸多缺点,在中国不同地区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但是嘲笑发达地区,似有“酸葡萄心理”之嫌,嘲笑边远地区又有“软柿子心理”之嫌。只有河南人,既不发达、又不过分落后,正是一个“合适的”嘲笑对象。

马说认为,开发中的中国在国际间遭受某种程度的歧视已是无奈,自己的同胞却歧视自己人就说不过去,有违中共官方目前的“和谐社会”理念。

也许是马说的书产生了效果,他说,河南人其实是淳朴、勤劳、善良,也不乏智慧,马说透露:“河南人的形象这两年好多了,嘲笑河南人的笑话也少多了…。”

相关新闻
银河系内每年有多少恒星死亡?专家这么说
“离线俱乐部”远离数码生活 在荷兰受热捧
在这些亚洲国家花费不多 可过舒适退休生活
为何西方人喜欢喝东方抹茶?营养专家解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