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签京都议定书 美澳:经济代价太大

人气 38

【大纪元2月16日报导】(中央社华盛顿十五日美联电)京都议定书将于台北时间十六日下午一时正式生效,然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一高的美国却不愿批准,主张这项气候条约的长期利益并不值得立即付出经济成本;澳洲方面也抱持相同理由,认为议定书经济负担过于庞大。

白宫方面坚称,服膺议定书要求可能造成美国损失数百万个就业机会,其中许多就业机会将落入第三世界国家手中,包括中国与印度,这两个国家都签署了京都议定书,却免受温室气体排放限制。

值议定书生效之际,美国的缺席格外引人注目,更让议定书的效果受到局限。美国总统布希在二零零零年竞选时,曾同意规范二氧化碳,但此后没多久却表示二氧化碳造成的伤害迄今犹未获得科学证实。

但是,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包润石说,美国今年提供了五十八亿美元,从事科学研究、推行新技术、援助外国,以及提供研发非污染能源的税赋诱因。

包润石说,美国政府一切举措目的在于减少温室气体与其他空气污染物,同时也改善能源安全、降低贫穷,并促进经济成长与发展。

白宫环境品质委员会主管官员康诺顿说:“任何会造成美国损失一个就业机会的条约或政策,布希总统均强烈反对,遑论会造成美国损失近五百万个工作机会的京都议定书。”

然而,即使在美国国内也出现了反对布希政府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声浪。前副总统高尔说:“气候变迁的危机不停恶化,其证据不断增加。”高尔指责布希政府向全世界展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道德懦弱”。

相关新闻
郑义:京都议定书和中国的火电厂建设计划
吴荣义:估今年民间投资成长率将降至9.67%
京都议定书命运多舛 环保经济难兼顾
中国不需遵守京都议定书 美认不公而退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