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会通过布希冀求的限制集体诉讼立法

标签:

【大纪元2月1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钟行宪台北特稿)美国众议院十七日以二百七十九票赞成、一百四十九票反对的表决通过大幅修改集体诉讼案件规则的一项立法,实现布希总统第二任期施政目标之一。新国会迅速通过布希冀求几年的这项立法,显示共和党人和他们的企业支持者影响力增加。

由于美国参议院已在十日通过这项立法,布希总统最快可在台北时间十八日晚间将它签署成为法律。

集体诉讼公平法的目的是保护企业,并且阻止诉讼律师在仔细挑选的州法院兴讼谋取钜额利益。它将把大部分集体诉讼案件交由联邦法院审理,因为联邦法院形容不太同情原告声称受到公司诈欺或疏失所害而提起的集体诉讼案。

根据这项法案,原告来自几个州的大多数集体诉讼案的适当管辖权隶属联邦法庭,只有三分之二原告来自同一州而被告的企业总部也设在当地的少数集体诉讼案仍将由州法院审理。

这项法案在过去几年都曾接近通过的边缘,但是主要由于民主党籍参议员成功提出程序上的障碍而功亏一功亏一篑。此一法案只是白宫寻求以法规限制布希所谓太多寻求钜额赔偿的毫无价值法律诉讼的更大行动的一部分。

布希总统在众院表决通过后表示,他期盼将此一立法签署成为法律实施。他说,这项法律会有助于保护受到不当伤害的民众,“同时减少妨碍我们法庭正常运作、伤害经济、减少工作机会并且增加美国企业负担的毫无意义法律诉讼”。

此一法案的支持者说,集体诉讼案剧增让企业付出太多赔偿款,而那些成本最后是以更高物价的形式转嫁给一般消费者。

众议院多数党党鞭布朗特(共和党,密苏里州)说:“无谓的法律诉讼正妨碍美国司法制度的正常运作、危及美国的小型企业、威胁许多人的工作、也抬高消费者必须支付的物价。”

布朗特又说,把这些集体诉讼案交由联邦法庭审理会确保州法官不再“一成不变的批准让律师得到钜额报酬而集体诉讼案原告几乎一无所获的和解”。

反对与赞成此一立法的双方一致认为,民主党籍参议员今年无法拦阻表决显示,参议院中增加四名共和党籍参议员加上白宫的幕后游说努力,如何能以果决和可能影响深远的方式转变华府的权力平衡。

众院议长哈斯特(共和党,伊利诺州)形容这项表决是“朝向摆脱抑制我们经济与美国劳动力的主要束缚之一|诉讼浮滥的历史性第一步”。

但是众院少数党领袖裴洛西(民主党,加州)指称这项法案是“牺牲消费者而给大企业的回报”。

带头在众院议场为反方辩论的密西根州民主党籍众议员康耶斯警告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程序调整。把这些案件交给联邦法庭审理会使许多案件石沈大海。”

然而,许多民主党籍众议员对此一论点的怀疑最后促使此一立法获得通过。在参议院,集体诉讼的新规则是得到陶德(康乃狄克州)、范士丹(加州)和舒默(纽约州)等表决时大致偏向自由派的民主党人支持。

他们同意美国总商会等鼓吹者的说法:在州法律东拼西凑的情况下提起集体诉讼案产生不合理的判决,也引起原告的律师任意在同情这些案件的法庭提起诉讼。

最出名的这些法庭之一在伊利诺州麦迪森郡,布希上个月为通过此一立法进行游说时曾前往当地访问。

一位白宫官员十七日晚间说,麦迪森郡吸引可疑集体诉讼案的纪录是布希总统急于在二十日上午启程前往欧洲访问之前尽快签署此一法案的一个原因。

这位白宫官员指出,自今年初以来,已有二十三件集体诉讼案在麦迪森郡提出。其中十九件是律师了解这项法案即将获得通过时在过去一周提出的,因为此一新立法不能溯及既往。

曾在集体诉讼案中为雷诺兹烟草等大公司辩护的律师韦柏说,此一新立法消除了不利被告的“倾斜”,因为联邦司法制度有“更明确而可预测的法律”。

韦柏指出,像麦迪森郡这样的磁石法庭存在,导致不希望冒不可预测的风险和花费钜款进行诉讼的公司接受“形同勒索的和解条件”。

反对者辩称,联邦法庭没有受理集体诉讼条件,因为集体诉讼案通常涉及州消费者保护法律的诸多问题,联邦法官通常以几个州的法律应如何在案件中引用令人混淆为由拒绝开调查庭,但是他们最后都无功而返。

消费者团体“公共公民”的克雷布鲁克说,联邦制度中的这些集体诉讼案程序障碍正是企业的游说团体急于促使此一法案通过的原因。她预测,在新规则下“许许多多集体诉讼行动将无法成案”。

克雷布鲁克又说,可能获得钜额和解金的集体诉讼大案件仍会找到愿意一试的律师,但是对向信用卡公司、保险公司或“每天进行诈欺”的其他公司寻求赔偿的受害人来说,集体诉讼将不再是一有用的工具。

但是新措施的支持者表示,真正受害的消费者在寻求抑制“赠券和解”的新立法下情况也许会更好。在那些和解条件下,诉讼律师获得钜额的律师费,消费者得到的是只能购买其他物品抵用的低价值赠券。在新立法下,达成和解的律师只能根据消费者获得的赠券价值收取若干百分点的费用。

相关新闻
布希国情咨文 以减税减少诉讼促进经济
美电影协会录音著作协会表扬台盗版取缔成效
重庆欧兴明手书《鸣冤状》
国亲律师团:选举无效之诉判决违法 已提上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