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贷款 小本生意及时雨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2月28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王珮华╱专题报导微型创业贷款开办2年多来,已经创造出4600多个“头家”,对这些年纪已经不小才开始创业的人来说,微创贷款的资金无异是一场即时雨,更是一颗定心丸,尽管短短两年时间,还难断言创业是否成功,但至少他们都踏出了稳健的第一步。

原本从事养殖业的黄东森,与父母在彰化王功经营鱼塭,但受到台湾地层下陷、海平面升高、鱼塭用水温度剧变等影响,水质已经不适合养殖鱼虾,经济遂跟着陷入困境。为养家活口,黄东森的父母改行食品业,成立茂森食品行,在福海宫前摆摊卖冰,面对养殖业没落,摆摊卖冰不失为维持家计的权宜之策。

身为第2代的黄东森,希望转型卖冰也能卖出差异化,与家人共同研制“沙淋(SALIN )”冰品,强调兼具冰沙与冰淇淋的口感,但使用既有的二手旧机器打冰,既费力又花时间,黄东森说:“想要贷款买新机器,银行听到我们要拿鱼塭土地来作抵押,就认定贷款给我们恐怕有去无回,多半不愿核贷。”就在这样的窘境下,微创贷款给了黄东森一线希望。

在微创的协助下,黄东森买了新机器,不仅生产效率上大有提升,也成功将冰品推向包装零售市场,除了在庙口摆摊之外,“SALIN”冰品也进驻中二高知名的西湖休息站,目前1天销售额平均约有7000元,算是还不错。此外,黄东森也加盟诺曼咖啡,在冬季冰品淡季时,也能维持稳定的营收。

黄东森深深感受到,对于长年投入养殖渔业的长辈来说,中年转业是相当困难的,无论销售冰品与咖啡,都要靠加倍的学习,还好微创贷款让黄家经济窘境暂时缓解,为了做生意,他们还雇用6位员工,既帮了自己,也帮了别人。

因为微型创业贷款,有人从山穷水尽而柳暗花明,真茂科技总经理林燕山,更是让怀抱长久的创业理想付诸实现。

林燕山在创业当老板之前的工作,可是人人称羡的铁饭碗公务员,林燕山说:“服务满20年办理退休,就是为了要创业。”因为过去担任民辉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加上台北市社区工作会馆馆长的经验,使他对社区营造与社区服务更了解,看出经营社区服务的商机。

“其实,辞职前是信心满满,但辞职后真正投入筹备,反而十分惶恐。”思虑缜密的林燕山如是说,而在真正开始设计产品时,才发现不是想像的这么简单,就以他希望打造社区联合餐厅为例,因为找不到适合的合作餐厅,及成本与订价策略的矛盾而放弃,他回忆说:“一开始架设服务站的服务器主机,租用宽频等投资一大堆,但钱还不知道在哪里的感觉很恐慌。”

幸好在申设公司的过程中,林燕山取得微创贷款资金,让他创业中犹如吃了一颗定心丸,能秉持对社区的充分了解,开发差异性商品,遭遇同质型服务则以低价攻占市场,并积极创造产品差异化,这点让他的社区服务订阅率,在所服务的社区渗透率平均达3成以上,初试创业的他可以说是有了不错的开始。

“台北的社区民众,看似松散冷漠,但一旦取得社区的信任,提供的服务贴近他们真正的需求,就能成功的建立市场。”林燕山以过去投入社区服务的了解,提供社区宽频网路订阅、社区能源监控、保全系统服务、健康照护与GMP食品联合采购,目前服务范围涵盖台北县市共50个社区,营业额也由第1年的538万元,成长到去年的1500万元,进展相当快速。

微创贷款也让数十年经验的老师傅邱庆雄,重新创造事业第二春的机会。

30年次的通洲制管公司总经理邱庆雄,在铝管这一行已经有30多年的经验,早年有过一次不成功的合伙创业经验,但他的创业梦想依旧没有被浇熄,儿子成家后,他与老婆再次在创业路上投石问路,以高附加价值的铝管加工重新出发,第1年因制管机器组装不及,加上缺乏行销管道,全年亏掉200万元,在快要放弃的时候,就是微创贷款拉了他一把。

邱庆雄的铝管加工业,主要以铝罐、铝管与一体成形的制管机械组装为主,应用范围包括雪茄管、喷雾罐等,在微创贷款的100万元挹注之后,邱庆雄有资金可以购置设备,并拓展行销管道,加上制管机器组装完成,通洲制管第2年的营业额就达到800万元,1年可制造铝管量达300万支,其中有7成外销,营运状况的改善相当显着。

邱庆雄分析,以雪茄管为例,目前世界绝大多数的雪茄管都是大规模生产,年产2亿支上下,但由于是自动化大量生产,在多样性方面比较吃亏,邱庆雄本身在制管机械改装上具有优势,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做出多样少量的产品,具有独特性。

微创贷款提供创业初期有效的及时雨,但企业贵在永续经营,如何维持企业营运于不坠,政府的努力才能得到回馈,林燕山建议,除了资金协助外,若能够由政府主导整合创业者,让产业之间互通有无,提供企业间的互补与联系,并协助优质企业加速取得市场认同,才能促进创业者更上一层楼。

相关新闻
贷款找代办宜慎 银行建议最好自己来
过年需资金周转 民众可尝试保单贷款
个金热烧 赚钱功能尚青
台就学贷款25日截止 学子勿忘申办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