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不动产基金和证券化长期报酬率可能超越股市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1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李文忠台北十三日电)不动产信托基金和不动产证券化在台湾国内起跑,其最大意义是不动产可以进入资本市场,让不动产与金融商品结合,不但可以有效解决投资开发者的融资需求、让不动产“动”起来,也让小额投资者得以受惠不动产市场的蓬勃发展,其长期平均报酬率甚至可能超越股市。

近来在港台两地掀起了一场不动产投资信托(REITs)热潮,台湾国内第一档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富邦一号’已于 3 月 10 日正式挂牌,引发台湾国内不少投资人对这项新商品的兴趣。

该基金属封闭型基金,拟募集新台币 58.3 亿元 (最低 45 亿元 ),成立后于台湾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基金成立后预定购买富邦人寿、富邦中山及天母富邦等三栋大楼,总买价约为 58.3 亿元。该三栋大楼目前均为满租状态,年租金收入合计约为 2.6 亿元。该基金前 3 年将以提供投资人稳定租金收入为主要策略,预估第一年投资人的收益约为 3.85%,第二年及第三年将微幅上扬。该基金未来的投资标的,将以大台北地区的商用不动产及相关权利为主,必要时并可于 35 %的上限内举债。

除了台湾国内首档 REITs 已经推出,让投资人可以藉由小额投资台湾国内的商用大楼,正式启动台湾国内不动产小额投资市场外,富邦投信也已经送件申请“全球不动产平衡基金”,这是台湾国内第一档投资国外 REIT 商品的基金,投资欧、美、日本、香港等地,台湾未来发行的REIT 商品,也可能是投资标的之一。

欧美的地产投资,不像台湾国内以赚取房价增值、投资上市建设公司的方式,而是投资不动投资信托公司(类似台湾国内的不动产证券化商品)为主要的投资管道。而主要利基在于美国与欧洲部分国家的不动产信托公司不用缴税,且全数的获利必须配发股利给投资人,因此可以借此赚取每年稳定的高收益,成为地产投资最大的魅力所在。

富兰克林证券投顾表示,由于全球人口结构步入高龄化,加上战后婴儿潮即将步入退休阶段,市场对投资收益稳定商品的需求与日俱增,不动产证券化基金挟着高股利与大盘连动性低具防御效果,以及方便小额投资人参与不动产投资这三大利基,常在市场能见度不高时吸引保守稳健资金进驻。

在不动产证券化方面,主要是透过证券化,将流通性小、资金庞大的不动产,提供交易平台,对被视为火车头的不动产而言,是带动周边的向后连锁效应,对金融市场来说,是提供资金流通的向前连锁效果,而在立法与执法的过程中,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受托机构的认证。

台湾国内不动产证券化条例在 92 年 7 月下旬制定公布,去年 5 月间,首宗由台北国际商银受托经管的嘉新万国商业大楼〈通称 IBM 大楼〉资产信托受益证券申请募集案,发行总金额约新台币 44.1 亿元,由主管机关通过,正式开启台湾国内不动产证券化新纪元。紧接着8 月间,金管会又通过由台新银行担任受托机构,以特力关系企业中欣实业拥有的忠孝东路大楼为信托财产基础,申请私募 6 亿元的案子。

去年 11 月上旬,金管会再通过三件申请案,其中金额最大的是,由台北商银受托经管的宏泰世纪大楼部分楼层〈为宏泰关系企业全亿及富泰建设拥有〉资产信托受益证券募集案,总金额为 44.4 亿元;其次是由土地银行担任受托机构,以新光人寿中山大楼为信托财产基础的受益证券募集案,总金额为 28 亿元;第三件也是由土地银行担任受托机构,以远雄人寿大都市国际商业大楼为信托财产基础的受益证券募集案,总金额 5.3亿元。

由于政府有意进一步放宽开发型不动产证券化商品的发行规定,未来台湾国内不动产证券化商品将更多元,市场也将蓬勃发展。根据中华民国建商公会联合会的估计,台湾国内商业不动产具有证券化机会的市场规模约 1.1兆元,扣除未开发及开发中者,未来五年每年应有一千亿元规模,而随着市场热度逐渐升高,相关机构的商机会愈来愈大。

此一发展趋势对于如国泰、新光金控及国建、宏盛、大都市建设,还有台新金控、台北商银等,旗下子公司不动产投资金额可观或是具有不动产投资开发技术、专案主办顾问能力的不动产业者、金融机构而言,可以说是一大潜在利多,未来股价走势值得留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