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风季到 国科会主动预警疏散机制更形重要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韦枢台北九日电)台风季又到,各防救灾计划将登场,六年来,行政院国科会推动“防灾国家型科技计划”,靠着主动预警疏散机制有效降低伤亡人数,计划共同主持人台湾大学土木系教授许铭熙表示,主动预警疏散机制需要各部门间横向联系协调,或是紧急通联作业,均需反复检讨,才能减少更多伤亡。

过去防台指挥中心作业方式,主要是接获灾情通报后,再指挥调度人员、设备紧急抢救,但这种“被动抢救作业”,很难有效降低人员伤亡。美、日等国近年运用监测系统与科技分析资料,均在飓风或台风侵袭前,针对可能受灾地区事先预警,或紧急疏散撤离危险地区人员。

但是要建立台风灾害应变的主动分析研判预警疏散机制,必须充分掌握台风动态、降雨量空间分布与强度,以及环境脆弱地区可能致灾规模与冲击程度。

  国科会“防灾国家型科技计划”自88年起邀集相关单位,针对这些课题共同规划推动相关研究工作,90年纳莉台风应变作业首次整合中央气象局台风动态与降雨即时监测资料,经济部水利署水情监测资料、农委会水保局土石流监测资料、防灾国家型科技计划办公室灾害潜势及降雨预估资料,预警致灾地区与规模,先疏散危险地区民众已超过 2万 4千人。

纳莉台风后,相关单位持续改进台风应变作业效能,民众防灾意识亦相对提高。民国93年敏督利台风及七二水灾带来极大雨量,但经由分析研判、预警通报,疏散撤离约9500人,亦有效减轻人员伤亡。

许铭熙指出,今年汛期又届,在台风灾害应变方面还有许多待改善之处,整体而言,政府与民众对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持续增加,无论是各部门间的横向联系协调,或是紧急通联作业,都还要再经过反复检讨后不断改进。

另外,行政院中央灾害防救会报正在研拟“大型灾害勘灾机制”;开始执行之后,灾后 1个月必须提出初步报告、 3个月内提出完整报告,包括灾害规模、发生原因,以及长期对策将会具体呈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