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入祀北市孔庙 资格严选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6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陈璟民台北报导〕台北市市政会议昨日通过“台北市孔庙崇文祠及弘道祠入祀要点”,将严格甄选对北市在“弘扬文教”、“经世济民”方面有卓越贡献,且逝世五十年以上的人,分别入祀孔庙仪门两侧新设的“崇文祠”、“弘道祠”。

市府民政局昨还公布一份草拟的孔庙崇文祠、弘道祠入祀受推荐参考名单。

局长何鸿荣表示,民政局秉持戒慎恐惧、宁缺勿滥的心情推动本案,希望入祀的人都能德术兼备、名副其实。

何鸿荣说,市府近期将订出较明确的推荐人选标准,并预定八月底前,成立“入祀甄选审议委员会”,委员十五名,市长马英九与市府教育、文化、民政首长等四人为当然委员,市长兼任召集人,另聘任十一名府外委员,府外委员开放各界推荐才学行谊超群的适当人选。

孔庙执行秘书杜美芬表示,民政局计划利用孔庙园区内的仪门两侧穿堂空间,增设崇文祠、弘道祠,最快在今年九二八孔子诞辰办理入祀荣典。

何鸿荣指出,入祀者的地域限制为“市民或对本市有具体贡献、德术兼备者”﹔以入祀者的性质区分,杰出教育家或发扬传统学术文化有功者,入祀崇文祠;德行足堪社会表率或具经世济民之功者,入祀弘道祠。

何鸿荣说,市府草拟人选仍属参考名单,将广发“英雄帖”给全国各大专院校、文学、历史等研究机构,邀请推荐入祀候选人,交甄审委员会审议;委员会开会时,委员应亲自出席,委员会决议应有全体委员二分之一以上出席,及出席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才能定案。

何鸿荣表示,入祀人数没有名额的限制,也不会预设要入祀多少人,亦可能发生今年“从缺”的结果。

学界质疑入祀孔庙荣典应由中央统筹,对此,何鸿荣解释,“入祀”与“从祀”有别,从祀人选是中央政府权责,从祀代表进入孔庙宫苑主体,如大成殿、东庑与西庑,是进入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殿堂。

何鸿荣表示,台北孔庙虽为直辖市级,每年祭孔时,总统均遣代表上香,孔子奉祀官也从不缺席,是祀典的正统代表,但北市府毕竟是地方政府,才以“入祀”的精神,在孔庙仪门两侧增设崇文、弘道两祠办理入祀典礼。

——————————————————————————–

入祀孔庙 学者意见不一

〔记者林晓云╱台北报导〕对于入祀孔庙一案,学者专家有不同意见,玄奘大学讲座教授、台大历史系荣誉教授高明士昨天表示,在孔庙现行传统未废弃之前,任何有关孔庙的革新,体制上应由中央内政部统筹研究,不宜由地方政府自行变革,台北市政府入祀孔庙一事,不仅在程序上有问题,名称上也不恰当,目前入祀孔庙的人中,平均廿几年才一个,可见入祀孔庙是多么困难及慎重的事情,台北市政府不能轻易把人送进孔庙,如此将贻笑中外。

高明士表示,历史上的孔庙革新有两次,一次在明朝(西元一五三○年),当时确定孔子封王、下有先贤及先儒二级,另一次是清朝(西元一八六○年),确立传授道统者才可入祀孔庙,因此有关入祀孔庙的情事,是国家大典,应由中央来决定,不宜由地方政府自行办理。

高明士表示,目前入祀孔庙的一百七十多人中,扣除孔子的七十个弟子,二千多年才一百人,因此,对到底那些人有资格入祀孔庙,台北市政府应该提出入祀的重大具体事迹,且和台北市文献委员合作进行详细研究,以基本史料为根据,提出详细的书面报告去说服大众,而不是提几个人、列几条事迹,就通过了。

高明士也说明,北市府宣称是入祀孔庙,名称上并不恰当,只有进入大成殿及两侧才是入祀孔庙,北市府现在是入祀孔庙的附属小庙,不能用入祀孔庙的名称,如果中央确定孔庙要革新,也可以改变孔庙的名称,改称文庙、圣庙等,此外,他和民俗学者李干朗一再坚持,北市府的人选应限于大台北地区,桃园以北到基隆,不适宜把全国性人选列入,毕竟是台北市孔庙。

不过,台湾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徐福全则表示,台北市政府订出死后五十年才可入祀,是客观划了一道中立界限,人死后五十年,一切恩怨较沉淀,基本上也较易被大家接受,北市府提出人选各自在专长领域上对台北有贡献,在时间潮汐下“不废江河万古流”,他个人觉得入祀人选是恰当的,并无浮滥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