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劲松:医疗卫生事业乌烟瘴气 谁之过?

陈劲松

标签:

【大纪元8月10日讯】中国医疗卫生诟病,成为近期的热门话题。中国当局公开承认“医疗改革失败”。这是当局首次承认有“改革”失败。在此之前,任何事情,只要冠以“改革”二字,就是了不得,神圣不可侵犯。谁反对,就是“反对改革”;谁批评,就是“污蔑和攻击”;即便有问题,也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不容任何人质疑。

正是在“改革”的旗号下,亏损累累的国营企业被包装上市,大量圈走老百姓的血汗钱,使中国股市长期沦为一滩烂污;正是在“改革”的旗号下,中国教育事业“产业化”,升学录取,金钱作祟。学费飞涨,导致大批贫困子弟失学。

也正是在“改革”的名义下,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大搞“商业化”、“市场化”,医院认钱不认人,民众有病不能医。医院趁人之危,巧取豪夺,罔顾起码的人道,公然拒绝诊治交不起押金的病人,许多突发急病的患者,就眼睁睁地在医院门口断了气;有的黑心医院,甚至将付不起费用的危重病人,迳直拉到荒郊野外,抛弃了事。“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 三天医疗费,一生还不起。”这些辛酸的顺口溜,生动写照了中国老百姓的痛苦和艰难。

中国官方媒体报导:卫生部长斥责医疗机构只顾赚钱,损害民众利益;另一篇报导则描述说:医疗卫生事业,患者不满意,医院不满意,党和政府不满意;富裕阶层不满意,中等收入阶层不满意,低收入阶层更不满意。这些似是而非的报导和评论,竟然说不出谁是责任人。是医院或医疗机构吗?但这些机构本身属于“党和政府”领导,具体说来,就是“卫生部”的管辖范围,卫生部长的振振有词,对谁而言?应该说,就是对他自己。岂不闻:“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

事实上,二十多年来,在“改革”的旗号下,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形同崩溃,完全源自当局的政策。2003年,中国卫生总费用6598亿元,其中,政府投入仅占17%, 企业、社会单位支付27%,居民个人负担高达56%;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2%,

卫生总费用却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最新“卫生总体表现”排名,在191个国家中,中国排名144位,甚至不如战前的伊拉克;在“医生负担公平性”的排名中,中国排名188位,倒数第四。

医疗机构自负盈亏,并追赶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的风气,唯利是图。很多医院内部规定:病人的检查费用必须占到其全部住院费用的40%至45%;医生工资收入与医生开出的药品处方、检查费用等额挂钩,按比例提成。于是,多年来,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暴涨13%和11%,远远高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导致48.9%的民众有病不敢去看病,29.6%的民众应住院而不住院。

有人说,现政府承认“医疗改革失败”,是对朱镕基政府卫生工作的否定,这一说法固然成立,然而,温家宝接位以来,也曾于2003年,尝试重建“农村医疗合作制度”,以“政府出大钱,农民出小钱”的方式进行,即农民自己出钱三分之一,地方政府出资三分之二,构成农村医疗费用的基本保障。这一尝试同样归于失败,原因很简单:地方政府不愿出钱,农民对政府也不再信任。

由此可见,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乌烟瘴气,并非只是哪一届政府的问题,而是社会制度问题,社会风气问题。试想,如果民众能够拥有表达自己心声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利,人手一张选票,加上新闻媒体独立监督,那么,哪一届政府还敢恣意妄为?无能的卫生部长还能不一个接一个地下台,直到德才兼备者占位?各地官员、包括医院领导,又岂敢贪财自肥,草菅人命?

(8/9/05 原载自由亚洲电台)(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陈劲松:沪深股市再度暴涨的幕后故事
陈劲松:富人不交税,朱熔基该质问谁?
陈劲松:中国假货成为国际公害
从物价不断下滑看中国宏观经济病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