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北京对香港民主派软硬兼施

标签:

【大纪元8月3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张谦台北特稿)北京当局和香港民主派的恶劣关系,可能获得重大突破。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三十日表示,北京当局已同意香港立法会全部六十名议员下月底广东考察,当中包括民主派议员。

北京和香港民主派关系的不和,可回溯至九十年代初期,当时香港主权尚未回归,香港民主派组织了香港民主同盟,后来命名为民主党,积极争取香港实施民主选举。

英国派驻香港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在香港推动政制改革时,民主党是最忠实的支持者,也因此遭到北京当局的打击。

除了民主制度,导致北京和香港民主派不和的另一个症结是一九八九年北京爆发的“六四”天安门事件。在“八九”民运期间,以李柱铭和司徒华等人的民主派人士,曾发动百万港人上街游行,抗议北京当局镇压学运。

“八九”之后,民主派人士组织了“香港市民支持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核心人物除了李柱铭和司徒华,还有刘千石、李永达、李卓人和李华明等人。支联会成立后,每年“六四”期间都会举行烛光晚会以及要求平反“六四”的游行,使香港成为不折不扣的反共堡垒,也引起海外媒体的关注。

就是因为民主问题及“六四”的症结,北京当局和香港民主派近十多年来一直结怨;而在民主派鼓吹香港实施民主制度并争取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之际,北京方面则不断批评民主派在海外“唱衰”香港,为他们扣上“抗中乱港”的帽子。

北京当局除在言论上批评李柱铭等人外,在实际行动上也禁止他们回中国大陆。过去一些民主派人士试图到大陆时,不但被禁足,连合法申请得来的回乡证也被没收,一直不得回乡。

二零零三年七月一日香港爆发五十万人上街抗议基本法第二十三条后,北京当局和香港民主派的关系更加进入谷底。“七一”后,民主派趁机发动一场民主浪潮,一时间令香港政局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北京方面却也不动声息地派遣大批人员赴港了解情况,再作部署。

从那时起,北京当局一改过往几年不介入香港事务的做法,采取连串措施稳定香港局势。概括而言,北京方面首要工作是协助香港经济复苏,以稳定民心;另一方面也开始接触个别民主派,以缓和局势。但对于现任立法会议员李柱铭、李永达、李卓人和梁国雄(俗称长毛)等人,还是置之不理,也禁止他们到大陆。

所以,这次北京方面答应曾荫权的请求,同意让香港全部六十名议员到广东考察,无疑是北京和香港民主派关系的一次突破。

对于北京当局的做法,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说:“这相当高明,北京可以借此塑造它的开放形象,也是顺着香港的民意走。”

他并认为,目前北京高层对香港民主派的手法,与它对台湾的手法如出一辙,就是一手硬,一手软。在硬的方面,面对香港民主派提出普选香港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要求,北京方面一口拒绝,并通过人大解释基本法,来堵塞二零零七年普选行政长官及零八年普选立法会的可能性。

在软的方面,“七一”五十万人上街游行后,北京方面开始接触部分民主派人士,表达愿意接触的态势。

刘锐绍认为,这次北京当局进一步批准包括民主派议员在内的立法会议员前往广东考察,是进一步表达善意。

他并认为,民主派议员有必要作出积极回应,否则在与北京当局的较劲中,将会陷入困境。

刘锐绍说,面对北京当局的这种举措,香港民主派只能“接招”,透过对话来来争取更大的利益。他认为,中国大陆现在是愈来愈开放,在香港民主问题上,也绝非是一成不变,民主派与它对话,是争取民主的上策。

香港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国问题分析家则认为,北京当局邀请民主派议员一起到广东访问,传达两方面的政治意义。首先,这符合北京当局在香港爆发“七一”游行后提出的和谐政策;其次,这个意见是曾荫权提出来的,北京方面接纳他的意见,是要借此对外表达支持曾荫权施政的意念。

更重要的是,看来北京当局对掌握香港局势很有信心,开始主动出招,以化解香港的矛盾,制造领导层所期待的和谐社会。但这位人士认为,一次的突破,不见得就能够消除北京和香港民主派的普选争议,相信这只是第一步,如果顺利的话,相信今后双方还会有后续的互动。

他也认为,民主派要打开与北京的死结,恐怕只能应邀前往,否则将会陷于被动;如果民主派与北京方面最终能够就普选问题达成某些共识,可以争取到北京、香港及民主派的“三赢局面”。

诚如刘锐绍所说,北京方面对香港民主派显然采取一手硬、一手软的策略,民主派如何应对北京最新一轮的怀柔攻势,以及是否会因此造成内部更加分歧,且拭目以待。

相关新闻
香港特立独行议员无意改变自己
港议员余若薇忠告曾荫权  和谐不能取代民主
中拟改善关系  邀港民主派议员到北京进修
特首未报财产 议员立法监督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