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捎月: 免于恐惧的自由——从卢雪松老师的遭遇说起

标签:

【大纪元8月5日讯】在网上读到卢雪松老师的公开信,已经好多天了。期间我还读了艾晓明、傅国涌、王晓渔、张鸣等先生的文章。
       
       这些天我一直在想这件事,并且也很想说点什么,我觉得要是不说点什么,心里就不过安。尽管我只是一个无名之辈,无关大局。一直以来,对很多事情,我们都保持沉默,就像王小波说的那个“沉默的大多数”,因为我们说的,对改变现实没有多大意义。就像我周围的人告诉我的:靠你一个人,改变不了这个世界。这次,我把卢雪松的公开信和一些相关文章,转贴了一些地方,并且在后面跟贴说,声援卢雪松老师。我现在觉得这样做不足以表达我的内心所想,因为我读了卢雪松老师的公开信,尤其是那篇《我等待着一场愉快的谈话》之后,觉得卢雪松老师的思想见地、道义担当真的很让人敬佩。同时这也令我羞愧。   
       
       我跟卢雪松老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也是1996年参加工作的,也是一名教师,只不过卢老师教大学,而我是中学教师。跟卢老师一样,我也看了胡杰独立制作的电影《寻找林昭的灵魂》。但跟卢老师不一样的是,卢老师能够把这个电影拿出来跟学生讨论,而我在自己看完之后,就默默在心里感念,并没有跟我的学生讲。当然,可能原因在于卢老师是在一个关于艺术的大学,而我只是在一个中学。我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曾经跟几位好友,跑到湖州,去看望事件亲历者沉泽宜先生。也曾经把这部电影推荐给别的朋友看,但是我没有在公开场合表达过我的想法。一件事,只是发生在个人内部,跟在公开场合表达,意义是不一样的。王怡说“知而不言是一种罪”,意思是“知识”构成了知识份子的一种原罪。知识份子的本质就是“怀璧其罪”。“我认为自己是一个知识份子,意味着我要活在自由的言说中,在言说中呼吸,在言说中为个人自由作无罪的辩护。”卢雪松老师的遭遇是这种自由的一个反证。 
         
       卢雪松老师的遭遇其实并不孤立。我们见到过太多的类似的事件。轻重之分而已。范美忠第一次出走,离开四川蜀光中学,也是因为言论被学生告诉了家长,而家长“反映”到了教委和校方。我自己最近也遭遇到类似的事情,大约学生将我的课堂言论传出去了,被校方知道了,不过比较轻,领导在会议上不点名批评,还不至于影响到我的教职。自然,这跟中学阶段,教师应呈现多元的知识体系有关,跟我的课堂上说话比较克制也有关系。另外,其实,我们表达的,只是真实,和常识。  
       
       卢雪松老师被“积极分子”告发,范美忠被家长反映,这都让我想起萧雪慧先生的一篇文章《告密现象之盛衰》。萧雪慧先生从制度和文化的层面分析了告密现象的起源,认为一切专政都有告密的需要,不管是政治上的专政还是思想信仰上的专政。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其对民族精神影响最大最持久的基本精神,乃是为绝对皇权提供意识形态支持的。西方的“荣誉”的主题,在中国压根就没有出现过。因为“荣誉”基于人的自由与尊严,这跟臣民社会匍匐于皇权之下的现实距离太远。所以,麦克阿瑟是令人尊敬的,他进入西点军校,被高年级学生残忍作弄至于昏厥,当法庭调查时,他讲述了事情的详情,但是当问及作弄他的学生是谁时,他选择了沉默,尽管抗拒命令,可能使他被开除。  
       
       “告发”也好,“反映”也好,我觉得其心理动因不外乎两个,要么是因为恐惧,要么是因为其中有利可图。有利可图,那是投机,我们的历史上不少这样的例子,而究其原因,恐怕最初也就是来自恐惧。
       
       燕南社区有一个叫“卢老师的学生”的网友,说卢老师使一位女同学“回家以后就吓哭了”。哭,就是因为恐惧。甚至,我想这位女同学甚至不会知道这种恐惧来自何方。她只是单纯的感到恐惧。
       
       那么,恐惧是种什么东西呢?是什么使我们恐惧呢?我不知道,我单知道恐惧也在吞噬我的心。我在我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家园,在号称自由的网络上,我揣摩我要说的话,遣辞造句,斟酌再三。
     
       哈维尔在《致胡萨克总统的信》里面说:因为恐惧失去自己的工作,中学老师讲授他并不相信的东西;因为恐惧自己的前途,学生跟在老师后面重复他;因为恐惧不被允许继续自己的学业,青年人入团并参加不管是否必要的活动……

      所以,胡发云在他的小说里这么描述:恐惧常常比灭杀更有力量。灭杀只能消灭异端的肉体。恐惧可以改换他的灵魂,让一个最不羁的反叛者,成为驯良的奴隶,并以此作为其他同类的标本。尤其可怕的是,恐惧是长在自己内心的,别人无法帮你将它割除。
       
       哈维尔指出克服恐惧的路径是“活在真实中”。真实如何得到,这需要我们自己这个个体站起来,傅国涌说的是“让灵魂自由的站起来”,不再匍匐在各式各样的威权的底下。“我思故我在”,独立思考,时刻面对自己的良心。对良知、正义的追求,最终将引导我们走向自身的独立,叫我们学会用理性来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务。网上有文章说:《怯懦在折磨着我们》,我想,怯懦、恐惧并不可耻,而战胜恐惧,战胜我们身上的怯懦,那便是向高贵精神的迈进。  
       
       今天,在网上看到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第59届联合国大会上作的题为《大自由:实现人人共享的发展、安全和人权》的报告,他提到了三大自由,罗列如下:
       
       一、免于匮乏的自由;
       
       二、免于恐惧的自由;
       
       三、尊严生活的自由。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徐友渔:理性对待卢雪松老师事件
刘晓波: 有感于卢雪松被停课事件
致吉林艺术学院有关负责人的一封公开信
被停课的卢雪松想做林昭一样的女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