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奇秀甲天下—雄奇险秀的庐山

楚筠 整理

人气 8
标签: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苏轼游庐山时所作的《题西林壁》,寥寥28字,充满动感地描写出庐山的风貌。而这首诗也,流传千古,其中后两句则成了富有哲理的名句。

庐山是长江中游的一座文化历史名山,北濒长江,南接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险峻与柔丽相济,山峰雄奇挺秀,云海变幻莫测,流泉瀑布神奇多姿,还拥有丰富悠久的历史古迹,自古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

自然的庐山

庐山层峦叠嶂,方圆绵亘300多平方公里。奇峰峻岭,悬崖峭壁,千姿百态,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众多的奇峰、怪石、壑谷、瀑布、岩石等,形成了奇特瑰丽的景观。山中经常云雾缭绕,变幻莫测,从山下看去,云雾中庐山时隐时现,宛如仙境;在山上俯瞰,则脚下云海茫茫,有飘飘欲仙之感,真是使人难识庐山真面目。

素有庐山第一奇观的三叠泉瀑布落差155米,因瀑布流经的峭壁有三级,溪水分三叠飞泻而下,故名三叠泉。三叠泉抛珠溅玉,宛如白鹭千片,上下争飞;万斛明珠,九天飞洒。从远处看,瀑布风飘日映,千姿百态。如果是多雨时节,飞瀑凌空飞下,雷声轰鸣,令人为之震撼。所以自古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

五老峰五峰耸立,雄伟陡峻,像五位静坐着的老人,故名。五座山峰姿态各异,云雾缭绕之际,犹如五位仙翁,而清晨沐浴在绚丽朝霞下的五老峰,则丹崖流金,犹如簇簇芙蓉,绚丽多姿;登临绝顶,眼下一望无垠的鄱阳湖上,烟波浩淼,点缀着点点帆影,历代诗人无不为其绮丽的景致倾倒,纷纷题诗颂咏,其中李白有诗云“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含鄱口位于庐山东谷含鄱岭中央,海拔1200多米,是含鄱岭和对面的汉阳峰形成的一个巨大壑口,似乎要把鄱阳湖一口吞下似的,故名。含鄱口中有一含鄱岭,是一座狭长的山岭,宛如“口中之舌”,含鄱岭南端建有一石坊,中央镌有“含鄱口”三个字,其左右分别刻有“湖光”、“山色”四字。坊后山脊上有一伞顶圆亭,名含鄱亭。再后是一方形楼台,为望鄱亭。倚亭遥望,四周浩浩荡荡,是看鄱阳湖日出的绝妙佳处。

文化的庐山

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由而得名,因为修道之人姓匡,所以又称为匡山,或称为匡庐。在中国史书记载中,庐山之名最早见诸于《史记》,“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至少已有两千年历史。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庐山南麓金轮峰下的玉帘泉旁筑舍而居,一边享受青山绿水,一边养鹅习字,过着怡然自得的生活。

后来历史上众多的文人雅士慕名到庐山游历,如陶渊明、谢灵运、宗炳、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康有为等,他们中有的还在山中隐居一段时间。在倾倒于庐山的雄奇秀丽之余,也写下了许多锦绣文章和诗词歌赋。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桃花源记》等传世名作,就是在隐居庐山时完成的。

宋代书院盛行,许多名家大儒选择一处清幽秀丽的地方建立书院,开馆授徒,一般都选在名山之中。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在庐山重建了宋代四大书院之白鹿洞书院,设帐授徒,讲经传道,一时学生云集,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并对后世影响很大,再一次将庐山的文化之风推向巅峰。

庐山秀丽清幽的自然环境也吸引了历史上很多修道人。东林寺位于庐山西麓,为东晋高僧慧远建造,是中国最早的寺庙园林,慧远在庐山修行30余年。 天师张道陵,也一度在庐山修行;陆静修是道教一代宗师,他到达庐山后,因爱慕庐山胜景,建太虚观于庐山东南麓的金鸡峰下。后来陆静修死后谥为“简寂先生”,太虚观也从此改名简寂观。从公元四世纪至十三世纪,庐山宗教兴盛,寺庙、道观一度多至500处,有“万叠千盘皆古刹”之称。

庐山的自然美景,孕育滋养了庐山丰富的历史文化,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又为庐山增添了无尽的底蕴,二者交相辉映,可谓相得益彰,也成就了庐山天下名山的独特魅力,无怪乎李白赞庐山曰:“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幽甲天下”青城山
“东方的阿尔卑斯山”——四姑娘山
会五岳之精粹 纳三山之灵气——中岳嵩山
天开神秀—“东南第一山”九华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