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专家:盖达将在回教斋戒月发动大攻势

标签: ,

【大纪元9月1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钟行宪台北特稿)美国情治单位曾经多次通告各地警方防范可能的恐怖攻击,结果都未成为事实。美国恐怖主义专家九月初在一份报告中提出警告说,盖达组织计划在十月间针对美国以及美国的欧洲与中东盟邦发动一连串的恐怖攻击。这是否又会是空穴来风只有等待时间来证明。

根据前任美国国会恐怖主义及非传统战争专案小组召集人波丹茨基执笔的这份报告,伊拉克盖达首领札夸威五月三十日致函盖达组织首脑欧萨玛.宾拉登,他计划配合回教斋戒月展开“斋戒月大攻势”,旨在造成与派驻中东的美军和以色列部队间的“致命对峙”。

依照回历,今年的斋戒月是西历十月四日到十一月二日。在战场的回教战士可不受斋戒的约束。

波丹茨基在报告中警告说,盖达计划在西欧、俄罗斯、甚至美国本土发动一连串恐怖攻击,咸信特定的目标包括荷兰阿姆斯特丹锡波机场和意大利罗马费乌米奇诺机场。

这份报告引述一位德国高层官员的谈话指出,意大利目前已处于高度警戒状态,也在罗马竞技场四周竖起栅栏。他说:“恐怖主义即将降临认为多年来庇护恶名昭彰的回教极端分子也许可免于恐怖的那些国家。”

波丹茨基表示,据说札夸威的同伙贾杰里正在意大利,但是当局一直找不到他。咸信贾杰里最近已由札夸威派遣的信差接获“规划并在意大利展开一项大规模恐怖行动的明确指令”。

意大利在八月底宣布,它处于恐怖攻击威胁升高的状态,罗马已将七百名可疑的好战分子驱逐出境,并且逮捕另外一百四十一人。新闻报导同时指出,罗马四十九个地铁车站入口的门锁已经更换,当局并在已有两千年历史的竞技场周围竖起金属栅栏。

波丹茨基说,有关这些攻击的细节是由情报单位八月下旬截听的盖达领导阶层之间的通话内容、回教战士间的通讯连络大幅增加、以及显然是四处传达指示的信差和回教战士异动频仍拼凑得来的。

他指出,涉及伊拉克境内无数炸弹攻击和几名西方人质遭砍头事件的札夸威在给宾拉登的信中暗示,“即将展开的大攻势包括中东暴力升高以及一连串惊人的恐怖攻击”,旨在让九一一恐怖攻击相形见绌。

这封信也表示,札夸威期望宾拉登批准并授权发动此一大攻势。

反恐专家认为,宾拉登的头号副手萨瓦里已在八月八日电视播出的讯息中给予札夸威等待的批准。萨瓦里说:“美国人啊,你们在纽约和华府看到的…,只是初步冲击的损失,你们将看到的恐怖会让你们忘掉以前看到的越南情况。”

波丹茨基的报告指出,萨瓦里的威胁是在回教战士组成部队并且准备攻击之后发出的。札夸威也在八月二十一日播出的讯息中宣称:“回教战士已在西欧各地组成捍卫无能为力者的部队,他们将报复十字军对回教徒犯下的罪行。”

几天之后,札夸威发表声明强调伊拉克盖达成员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像盖达组织在阿富汗一样把回教圣战输出到世界各地的另一个基地”。

波丹茨基表示,西欧情报单位逐渐注意到伊拉克和车臣境内的盖达成员领导的回教战士增加连系并且进行动员。巴基斯坦当局也在五月逮捕电脑中贮存意大利、德国和英国城市详细地图的盖达高级成员尤沙夫。

他在报告中说,德国目前面临受到全球回教圣战观念激励的第二和第三代移民的挑战,因为这些年轻回教战士通常都有固定的工作、持有欧洲护照、平常保持低调不引人注意、也很容易接受动员。

车臣的回教叛乱分子已在八月二十三日下令成立“战争指导委员会”,可能“针对俄罗斯进行下一波恐怖攻击”,作为协调展开的全球攻势一部分。

这份报告又说,恐怖分子首领或许也把飓风卡崔娜造成的严重破坏视为真主阿拉对他们发动斋戒月大攻势的计划感到满意的一个象征。报告中引述一位教长的话说:“真主阿拉以狂风和洪水惩罚了美国。”

华府国际战略研究协会会长柯普里说:“回教战士显然将卡崔娜视为真主表示他们做对了的一个迹象。”

哈德逊研究所民主过渡计划研究员布朗表示,卡崔娜风灾余波给了回教战士一个战略上的好机会。“如果此一攻击在不久后展开,单只对美国经济造成的破坏会轻易超过九一一恐怖攻击的冲击,也可能相当于在美国本土引爆一枚小型核子装置造成的经济冲击。”

布朗指出,札夸威过去播出录影讯息的时机都显示一项恐怖攻击也许即将发生。例如,他的讯息在去年九月九日与十一月九日播出后,美国驻沙乌地阿拉伯吉达总领事馆就在十二月六日遭到攻击。在札夸威的录影讯息今年二月二十日与六月十七日播出后,伦敦即在七月七日发生一连串爆炸。

他说,如果前述情况是一种型态,八月四日和九月一日播出的札夸威讯息就显示“盖达组织很可能已准备在未来一个月内发动一次或一连串的大规模攻击”。

柯普里表示:“我认为欧洲将是主要的目标,但是美国毫无疑问的也很可能被列在目标清单上。未来几个月会有大事发生。”

相关新闻
服药回教病患严格遵守斋戒月规定恐有碍健康
暴力阴影笼罩下 回教展开斋戒月
大马斋戒月特赦非法外劳无罪遣送回国
美警告;恐怖份子可能攻击以色列境内美国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