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新竹关西.八寮古道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44
标签:

“八寮古道”是昔日新竹关西八寮通往桃园龙潭的一条古道。关西,一个充满浓厚日本味的地名,令人好奇。关西,旧名“咸菜瓮”,又称“咸菜硼”,却是十分的乡土味。据说因为“咸菜硼”的日语发音kan sai ho与日语关西kan sai相近,大正九年(1920年)实施地方制度变革时,才命名为“关西庄”。“关西”地名从此沿用迄今。

福德祠(位于台湾植物药园)


“八寮”的地名,则反映出早期拓垦的历史。光绪十二年(1886年),刘铭传设抚垦总局于大嵙崁(桃园大溪),积极进行山地开发。光绪十三年,周源宝等人向大嵙崁抚垦总局请准,带着百余名垦丁,沿着关西四寮溪河谷上山伐樟熬脑。由外向内,分别建立了十座脑寮,编号为一至十寮。后来因樟树渐少,裁并为四寮、七寮、八寮、十寮。如今,脑寮早已消失,古道亦已沈寂,而这些地名,则默默叙述印证着这百多年前的历史往事。

我今天的八寮古道之行,预定从桃园龙潭的粗坑走向关西的八寮。八寮古道的登山口位于粗坑的“台湾植物药园”内。之前,我曾探访过附近的小粗坑古道,对这一带的交通路线较熟悉,因此选择从这一头出发。“台湾植物药园”可以免费入园,免费停车,相当的便利。

八寮古道的入口在服务台对面的石阶路。园区饲养的米格鲁小狗注意到我的出现,好奇地亦步亦趋,跟着我一起上山。才刚出发,就注意到左侧叉路不远处有一座古老的小土地公庙,突显了古道的色彩。庙旁另有水泥石阶,但上方的小径已被杂草掩没,于是退回水泥石阶主路,继续往上爬。这条水泥石阶路,经过园区整建,沿途设置了几间供游客住宿休憩的小竹屋,不过都已经废弃了,显然经营不易,水泥石阶路也乏人行走而有不少苔藓蔓草。

八寮古道


来到上方处,变为泥土路,出现了叉路。右叉路的路径模糊,直行则路迹清晰,应是主路,于是取直行。不一会儿,路就变为相当宽阔,呈之字型缓缓而上,似乎是后来辟建的泥土产业道路。约七、八分钟,爬上棱线。这里有一座电塔。接着山路向右折,循棱前进。路仍宽大好走。米格鲁小狗一路跟行至此,这时却摇着尾巴不告而别,径自循原路下山而去。

继续循棱前进。泥土小径,平缓上坡,走来惬意。经过路旁的三个大不锈钢水槽,不久,抵达460M最高点后,变为下坡路,路仍好走。约六、七分钟,遇叉路。左叉路绑了不少登山条,路况却不好,杂草丛生;右叉路反而路迹明显,通往附近的“瀚灵寺”。当下决定,先走往瀚灵寺。这么一来,反而是绕远路。这时倘若米格鲁小狗还跟着我,有狗壮胆,我的抉择应该不同。

园区的米格鲁小狗跟着我一起去探古道。


事后回想起来,只是山径杂草多而已,并不碍行,不应如此胆怯。究其原因,或许是最近的电视新闻常报导南部一件轰动的刑案,电视画面常出现雨伞节或锁链蛇,夏日已至,我的胆子便因此缩水了。其实,这几年行走山林,遇到蛇的概率微乎其微,若真的遇到,蛇的表现也都是温良恭俭让,何需太担心呢?

我选择右叉路,步道回绕向下行,感觉又绕向“台湾植物药园”。路况则相当不错,沿途植物生态丰茂,林间颇幽致,绿意映眼帘,有不少笔筒树,也有零星的姑婆芋及竹林等拓垦遗迹。约十三、四分钟,遇一右叉路,为宽阔的土路,可绕回“台湾植物药园”。对照之下,我感觉现在走的这条腰绕路反而比刚才上山走的路线还更像是古道。

继续取直行,便来到了瀚灵寺。瀚灵寺,又名“大圆佛山”,现代的欧式建筑,反而像是豪宅别墅。佛寺门禁森严,并未开放参观。本想来此歇息一会儿,顺便打听古道消息,这下子希望落空。从瀚灵寺往外走,接水泥产业道路。取左行。

这条产业道路少有人走,水泥路面尽是覆泥落叶。前行五、六分钟,遇一左叉路,就是我刚才胆怯,不敢走的路。这时对照地图,我绕了这么一圈,花了二十五分钟,如果当时敢走,或许不用五分钟就可走到这里。叉路处有一根台湾省政府保安林石柱。柱石旁别有一条山径下山,但不知通往何处。

古道鞍部。台湾总督府竖立的水泥界柱


沿着水泥产业道路前进。不久,水泥路变成泥土路,约四、五分钟,经过一座铁栅门,进入私人土地。前方的山坡种植大片的柠檬树。顺着产业道路走,却不知从果园的何处可接八寮古道。约三分钟,经过路右侧小片竹林后,产业道路左弯上坡,这时路右侧一隐约的小径,叉路口有一破旧的登山条。原来,八寮古道由此而行。

这条山径的杂草比起刚才令我胆怯的山路,情况则更糟。我有些犹疑,但别无它路可绕过,只好硬着头皮闯。前行一分钟,遇小溪涧,溪水流经的小斜壁上出现壶穴地形。溪畔土壤潮湿,阔叶楼梯草欣欣向荣,完全攻占路径。我用登山杖奋力拨草,左右拨荡,弄声作响,然后蹑足前进。

过溪涧之后,路况稍为好转,但路径幽幽,使人心情惶惶。所幸这段路不长,约十分钟,便抵达古道最高点的鞍部。迎接我的是日据时代台湾总督府所竖立的水泥界柱,上头写着一大串文字:“新竹州新竹郡关西庄十寮大溪郡龙潭庄打铁坑铜锣圈”。

八十年历史的水泥柱,上头字迹依旧清晰。这里曾是当年新竹郡关西庄与大溪郡龙潭庄的分界点。上头写着“关西庄十寮”,我猜想当年的十寮聚落可能比八寮还更具规模。如今十寮则已没落,居民几乎已迁离一空。十寮、八寮相距不远,“八寮古道”,山界亦称为“十寮古道”。

鞍部是四路交会的十字路口,右往东畚箕窝山,可出四寮;左往十寮山,可出十寮,或连走石门山;直行越岭,则通往八寮,是古道正路。我到了这里便犹豫起来。昔日的古道正路如今看起来反而像是凄凉的荒堙小径,反不如左右向的山径路况良好。这也难怪,古道已无人走,而十寮山、东畚箕窝山这条棱线山路则一直有登山客往来,所以路况维持良好。

树头钉着小标志牌,标示着“往十寮公路60分钟”,刚才走过荒堙漫径,余悸未消,而此去的古道路况似乎不佳,路程又远,当下便决定放弃,不如取左行,改登十寮山。十寮山有一“昭和四年”(1939年) 立的基石,也算是历史遗迹。于是取左行。

循棱前进,山路好走,约十五分钟,便抵达十寮山。十寮山,高538公尺,基石的一面刻写“内务局”,另一面为“昭和四年”。山顶位于林间,仅有一隅展望而已。独坐石上休息,林间相当清幽,此时只有附近枝头一只红嘴黑鹎喵喵独鸣相伴。

休息后,继续前行,打算从前面的叉路绕往“昆仑药用植物园区”,再接回“台湾植物药园”。前行约一分钟,遇左叉路,直觉不是这个叉路,仍取直行,这么一来,便走错了路。一路下坡,约十二、三分钟,经过一电塔叉路,取左行,不一会儿竟接上由龙潭往关西的公路。走了两公里的公路才回到“台湾植物药园”。

八寮伯公庙


取车之后,决定开车前往关西八寮,想去看看八寮古道出口的八寮聚落。于是开车循着我刚才下山的公路上山,越岭过最高点,便进入了新竹县关西镇。下坡,经过“佛陀世界”(已歇业的“童话世界”旧址),接“竹28”乡道。一路直行,八寮聚落位于“竹28”4.5公里处,从右叉路上山。转入叉路,上行,没不久,就发现路右侧有一间古朴的福德祠,即是所谓的“八寮伯公庙”。停车欣赏土地公庙。然后再前行,前面就是八寮聚落了,远远地望见一座红砖古厝。

八寮只有几户人家而已,屋舍新旧杂陈。最古朴的是“八寮2号”的红砖厝,另一间“济阳堂”三合院则是当地历史最悠久的古厝,但是已经过改建,失去古味。我在门前遇见济阳堂的主人蔡先生。蔡先生,年约五十几岁,他的祖先来自大陆广东省。

我向蔡先生询问八寮古道,他指着通往前面孟宗竹林的水泥小路说:“就是这条路。以前当地人都是走这条路前往龙潭。”他说到了鞍部会看见一根当年台湾总督府立的界柱。我则说刚才我从龙潭那边曾爬到那处鞍部,但路标写说到八寮还要一小时路程,且路况不好,所以我就放弃了。蔡先生一听则说,从这里到鞍部,路程不需要一小时,顶多半个小时而已,而且路况还不错,只有后段杂草多了些,但不难走。

听蔡先生这么说,我心动起来。决定由八寮爬往鞍部。道别后,我继续往前走,才踏出几步,蔡先生在背后喊着说:“以你这种步伐,大概二十多分钟就可到了。”往上走,果然路况不错,经过孟宗竹林,约五、六分钟,遇右叉路,古道取直行。这时水泥路变为泥土路,但仍宽阔好走,渐渐爬坡,泥土路上的杂草渐多。约行六、七分钟,路旁出现槟榔树,右前方草丛则出现一栋红砖古厝。房子后方则有一排高高的槟榔树。红砖厝已废弃,午后斜阳泼洒红砖,又有周遭的绿意烘托,古厝别有风采,可惜屋破瓦空,人事已非。

八寮古道。废弃的红砖古厝。


走到这里,才花十五分钟而已,而后续的路况转差,山路几乎已被杂草掩没。不知离鞍部还有多远?心动变为气馁,于是决定折返。

回到古道登山口附近的孟宗林时,又遇到蔡先生。他似乎是不放心,所以在这里等待。得知我只走到红砖古厝,蔡先生直说可惜,他说剩余的路程应只剩三百公尺左右,很替我觉得惋惜,他说早知道就陪我一起上山。

我倒不觉得那么遗憾,能得知这段古道路程比预期的短,也是一种收获,至少可以鼓舞以后的山友,若结伴而行时,可考虑从鞍部直下八寮。由上往下走,应该二十分钟左右就可以抵达八寮,来看看这里的红砖古厝及土地公庙。我特别喜欢“八寮伯公庙”,有一种岁月风霜浸染过才有的沧桑及典雅的质感。我原以为八寮伯公庙应建于日据时代,蔡先生则说:“八寮伯公庙是台湾光复后才盖的。”他说,日本人统治的时代禁止祭拜土地公,当时不能盖土地公庙。

离开八寮时,我在八寮伯公庙前再次伫足。心情期盼着,八寮的居民能够好好守护着这座古朴的伯公庙。只要八寮伯公庙依旧存在,便能吸引旅人的眼光,则八寮古道虽然被杂草蒙蔽于一时,但古道终会有复兴的一天。 

旅游日期:2006.05.19 (写于2006.06.01)

行旅图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http://www.tonyhuang.idv.tw/@(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新竹横山.茶亭古道
新竹横山.丰乡国小(大山背人文生态馆)
新竹横山.骑龙古道
新竹新埔.莲华山古道(1)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