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刀与音符对话 朱隽雕塑弦外之音

font print 人气: 1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2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凌美雪/台北报导

走出雕刻大师父亲朱铭的影子,朱隽在创作之路上予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勇于尝新。近两年迷上大提琴之后,朱隽的雕刻刀仿佛可以划出音符,于是,有了全新的系列创作“弦外之音”。

常被评为“人不多话,但作品相当不安分”的朱隽,以约莫40岁的“高龄”突然沉迷于学拉大提琴,他说,这两年时间,他经常是白天持刀锯,夜晚操琴弓,勤于与琴弦对话。

通常年纪越大,音感和节奏会越差,可是朱隽从零开始,从完全不会看谱,到能“抓”得到音准,会自己调音,大提琴老师林依洁说,“这在这个年纪很不容易呢!”可多数人却不知道,除了年纪的问题,朱隽还多克服一件事──天生的右耳失聪。

这种勇于自我挑战的性格,最后的心领神会都在雕刻作品中展现出来,以雕刻“另类入乐”。“弦外之音”雕塑展,11月3日起于台湾台北隽永画廊“朱隽馆”展出。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3月2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杨淑闵台北二十日电)年近80的VladimirKagan为引导全球趋势的家具设计大师,二度来台的他,今天造访朱铭之子朱隽永的雕塑画廊。朱隽永欣赏大师的创作揉合建筑雕塑,Kagan则说,朱隽永的创作有自己的生命能量。一老一少,交流生活、激发灵感。
  • “我一直在等,有一天人家会介绍我是朱隽的爸爸!”昨天在“朱隽馆”开幕时,朱铭一句话,说穿了所有人心中的猜想,猜的是:“朱隽会不会因为有朱铭这样的爸爸,因此在艺术创作之路走得更痛苦?”平常寡言的朱隽不会自己碰这话题,个性率真的朱铭反而自己讲出有一个跟自己一样作雕刻的儿子,身为有名的爸爸,心中的滋味。
  • 舍维尼城堡(Château de Cheverny)不仅仅是一座雄伟的城堡古迹,更是一座实实在在的家庭住宅。这座城堡座落在法国中部罗亚尔河岸的一个美丽山谷中,是一个活生生的博物馆,展示着过去法国家庭生活的样貌。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瓷器的历史大约可追溯至两千年前的中国。瓷器是一种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岭土(kaolin)(一种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种矿物)以高温烧制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为西方的遗产。14世纪时首次从中国传入欧洲。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1940年代后期,尽管世界逐渐从二战的破坏中恢复过来,但有些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元素却逐渐被削弱了,传统艺术中的真、善、美价值渐趋式微。
  • 圣约翰大教堂拥有雕刻精美的外观和双排飞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无疑问是晚期哥特式建筑。教堂长377英尺,宽203英尺,白色抛光外墙上装饰着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户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飞扶壁。飞扶壁上妆点超过95位十九世纪荷兰人物。一旁简约的红砖罗马式塔楼与哥特式装饰风格的大教堂形成鲜明对比。
  • 国立台湾博物馆举办“捷克城堡与堡邸特展”(Czech Castles & Chateaux),展期自6月13日起至11月30日止。欧洲中世纪城堡台湾巡礼,有近百件捷克珍贵文物精彩亮相。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