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河中有浓浓的文化香味

蒋立智(文化工作者)

人气 18
标签:

【大纪元11月2日讯】最近一些民间文化团体结合成一个导览系统,由安平沿海相关的历史建筑、古运盐航道与有趣的耆老故事等等规划成一个有趣的旅游行程,其中台南市资产导护协会会由导览义工经过专家学者的导览训练后,带着民众逐一领略其中奥妙。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里;选择假日以单车、步行或搭乘胶筏的方式,深入体认运河的趣味余韵,在专业的解说下,一一了解安平河系的发展、乡土文化,以及环境生态等议题,做一趟教育学习之旅。

专家学者训练义工导览(台南市文化资产保护协会提供)

安平古运盐仓库

由导览中的英商德记洋行观赏点,可了解日治时期日本盐业接收了清末的英商德记洋行,包办了盐的分装与外销,洋行的后方是现在著名的安平树屋就是当年堆放盐包的仓库,再由屋后的盐水溪码头运往外海接驳大轮外销。英商德记洋行由苏格兰商人于一八四五年创立于厦门,是台湾的洋行的开拓者。中国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增开中国沿海通商口岸,德记洋行遂率先来安平开馆设点。当时安平外商云集,除了德记洋行之外,尚有英商怡记、和记,及德商东兴,美商唻记,合称安平五大洋行。日治时期的台湾总督府透过垄断市场的专卖制度,与日商排挤德记洋行被迫使其结束营业,安平的房舍亦遭接收,被改为“大日本盐业会社营业所”。当年德记洋行设在后方的仓库,后来成为大日本盐业会社的仓库,光复后会社遭台盐接收,再成为台盐仓库。在荒废许久后,榕树气根深入建筑物成为树屋,近几年经政府会同艺文专家改造后成为新兴观光景点“安平树屋”。

树屋后方河水古趣盎然

树屋后方有条逐渐被遗忘的日治时期开辟的古运河运盐航道从现今的德记洋行后方盐水溪畔小码头,一直绵延到安南区的安顺出张所暨南寮盐村,全程航行时间约一个小时。这段水路是日治时期四草乃至南寮盐村居民到安平唯一的通路。这条运盐航道玄武岩筑堤的遗迹清晰可见,惟随着地底淤积水位变低,除非满潮才可航行,随着盐水溪、嘉南大圳水路汇集台江内海以及地理环境变迁,运盐古航道的水位比盐水溪和嘉南大圳的水位低,加上地底淤积,现在已经少有人航行,甚至必须等到满潮水位才不会有搁浅的危机。

当年有许多安平人每天渡到古航道北岸的安顺盐田工作以小舢舨将盐运至现在“安平树屋”所在地贮仓待运。民国五六十年代,安平靠海工作的从业人口绝大部分是男人如盐业包装运输、养殖虱目鱼或蚵仔等,家庭主妇非常悠闲,闲来无事,盛行赌四色牌,外地妇女很喜欢嫁到安平。所以有句俏皮的台湾谚语说:“偌欲爱闲,且来嫁安平”。可见往昔繁荣盛况。世居安平王城西社区,现年九十八岁的吴石头蛋,邻里昵称他蛋伯。 蛋伯十八岁就曾经在日本人开设的盐业会社担任煮盐的盐工,光复后,煮盐作业废止,他仍担任四草运盐古航道运盐船的船伕,与盐为伍,长达五十年才退休,横跨两个世代,是府城盐业硕果仅存的耆老。

台江内海生趣多

清代运盐古航道与竹筏港道出海口、盐水溪、嘉南大圳,所共同构成的台江内海,属于湿地地形,栖息成千上万的招潮蟹、弹涂鱼等湿地生物族群,种类在十种以上,但生性容易受到惊吓,为了使观赏和教育都不影响生态。相关团体以人工造滩方式,打造良好的生态栖息环境,让民众搭乘胶筏观赏红树林之余,可配合导览员解说就近欣赏湿地动态景观,因当地湿地中成千上百的招潮蟹、弹涂鱼、白鹭鸶,活动时间都集中于退潮时段,所以当退潮时民众可在林外围察看品味生态乐趣。

招潮蟹中可爱多(台南市文化资产保护协会提供)

搭乘胶筏观赏红树林(台南市文化资产保护协会提供)

民众经由导览员解说捕鱼工具运用,了解当地渔民的生活(台南市文化资产保护协会提供)

盐水溪出海口与邻近的运盐古航道、竹筏港汇流所形成的宽广水面,海水与淡水长期自然交融,提供红树林极佳的生长环境,长达一公里的榄李、海茄苳林区,组合成红树林森林。 其河道分岔颇多,但水浅且弯道多的湿地,蚵架、定置鱼网穿梭于其间,民众可经由导览员解说捕鱼的工具运用去了解当地渔民的生活,其中吊罾的设计主要是一面由竹架所撑起的方形大网,透过L形的支架与转轴压下来时,将网架升起,网中便满满是鱼虾了。为了达到省力的方式,利用简易杠杆原理在后段的支架上会藉由重物(大石头)增加重量,以方便操作,稳定且简易的捕获水中的鱼产,很符合生态保护概念。沙丘林间栖息大量的苍鹭、雁鸭和鹭鸶,船行间偶会惊动群鸟齐飞,场面颇为壮观。@*

船行间偶会惊动群鸟齐飞,场面颇为壮观(台南市文化资产保护协会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渔工暂置区 安平喊停 渔民陈情
驻阿富汗北约部队遭自杀攻击  六人受伤
旧部落义工 一圆学子音乐梦
府城凤鸣玉山主灯 浴火重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