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婉转悠长的草原之歌

王静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4日讯】<--ads-->
深蓝色明净的天空下,徐缓起伏着无边无际的草原。银白色的蒙古包像珍珠洒落在翠绿的草浪间,一道七彩长虹挂在一望无际的地平线上。当苍茫辽阔的蒙古舞曲缓缓升起,一群身着宝蓝色镶银边蒙古长裙的少女,头顶着一叠彩色的瓷碗,脚踏着轻盈、明快的舞步,缓缓而出。

在新唐人电视台10月29日晚在纽约举办的“神韵”晚会上,蒙古传统迎宾舞-“顶碗舞”最具民族特征,这是来自新唐人2004年晚会中的精华节目,原由台湾艺术大学学生表演,现在的舞曲则完全由新唐人的旗下艺术人才重新打造:音乐家谈骏毅重新作曲、配乐,曾在中国舞蹈比赛中多次获奖的出色舞者任蜜儿编排并领舞。充分展示舞者的功底与实力,令人耳目一新。

顶碗舞,是新疆和蒙古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极为喜爱和流行的舞蹈形式。在内蒙,200多年前就流行于鄂尔多斯草原。六十年代由舞蹈艺术家加工整理,搬上舞台。

蒙古民族能够善舞,牧民在䜩会庆祝时经常即兴而舞。该舞生动地刻画出蒙古女子豪爽热情而又端庄的气质。舞蹈时要保持头部沉稳上身端庄,碗与头似融为一体,舞者主要凭借手、腕、臂、肩的弹、挑、拉、揉、和以腰为轴的前俯、后仰进行表演。手臂肩的动作比较丰富,使用揉肩、揉臂、耸肩、碎抖肩、提腕、压腕、绕腕等富有蒙古舞蹈风格的动作。

整个舞蹈节奏时快时慢。慢节奏动作包括很多的揉肩、软手和揉臂等动作,舞姿舒缓悠长,典雅富丽,富有雕塑感,仿佛置身于空旷的草原,又好像闻到马奶酒的浓香飘荡在草原的上空。快节奏动作使用圆场、碎步、碎抖肩和耸肩。碎步动作,精致轻巧,行云流水﹔抖肩动作,明快潇洒,热烈奔放。当碎步圆场动作展现时,飞旋的裙锯犹如在风中绽放的野花,舞蹈的情绪变得欢快热烈,内心的喜悦情感通过身体动作形象地表现出来。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记者紫云费城报导】明年元月,2007年新唐人全球华人新年晚会将首次光临美国自由民主的发源地和文化古都 - 费城。1月23、24日晚7﹕30分,新唐人全球华人新年晚会将在费城艺术大学的美丽安剧院(Merriam Theater at the University of the Arts)连续两天演出。届时,新唐人晚会庞大的演出团队将以绚丽的色彩、优美的音乐、多姿的舞蹈、及独创的歌曲,将中华民族古老的传说、灿烂的文明、和神传文化的辉煌和神韵展现给大费城地区的东西方观众。
  • 世代流传的神话故事,古老的中华神韵,让人意犹未尽之际,2007新唐人全球华人新年晚会帏幕渐启,引人翘首。多伦多分场筹备组负责人靳葱介绍,今年晚会的宗旨还是以神传文化为主线。之所以定位不变,是因为晚会几年来成功演出,突显了观众内心深处渴望和期待欣赏赞美上苍,有人性而又天人合一的文艺表演。
  • 】(大纪元记者孙萍蒙特利尔报导)10月20、21日两天,蒙特利尔新唐人全球华人新年晚会工作人员在市中心的爱特渥特(ATWATER)商业中心向周末购物、休闲的人们宣传推广首次在蒙特利尔举办的2007年全球华人新年晚会。
  • 从三皇五帝到清代末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多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到了近代,特别是中共掌权以来对中华文化的破坏使华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濒临灭绝,中华文化到了中共国时代出现了断层,薪火相传的华夏文明岌岌可危,面临十分尴尬、绝后的境地。为恢弘华夏半神文化之风,吾特撰此文,以飨读者,并盼望唤起炎黄子孙对我华夏文明的喜爱和承传。
  • 周日(29日)晚,在短短两小时里,经历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华夏之旅: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瓷器的历史大约可追溯至两千年前的中国。瓷器是一种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岭土(kaolin)(一种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种矿物)以高温烧制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为西方的遗产。14世纪时首次从中国传入欧洲。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1940年代后期,尽管世界逐渐从二战的破坏中恢复过来,但有些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元素却逐渐被削弱了,传统艺术中的真、善、美价值渐趋式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