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许财利罢免案如何施力 考验马英九智慧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2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方旭台北二十四日电)是否罢免基隆市长许财利议题,引发关注,也成为马英九专职国民党主席后,面对的第一道难题。面对支持罢免者以贯彻改革、清廉诉求,反贪腐同一标准的压力,以及许财利不可忽视的地方影响力,如何应对,在在考验马英九的智慧。

国民党新生代主动打出罢免许财利话题,直接到基隆市宣传,引发基隆地方人士反弹,已让国民党蒙受双重压力,也让党中央是否欠缺决策明确方向,与党中央是否管不住地方的问题,浮上台面。

相较于竞选时为许财利的全力背书,马英九至今一连串动作,包括开除许财利党籍,甚或支持罢免案,都被外界认为欠缺比例原则的力道;相较于国民党支持红衫军对陈总统的下台诉求,甚至发动三罢,国民党对许财利案似乎也未见对等的积极。

虽然国民党与马英九重申,将全力推动许财利罢免案,让许财利的去留,由全体基隆市民决定,但在一来一往之间,国民党改革形象已受挫,马英九后续投入的力道到底有多大,能否力推到底,也成了外界评价国民党能否履行承诺的指标。

实际操作面上,罢免案从提议、连署及投票都必须靠地方选民推动,预估连署过关就要超过三万八千人以上支持,罢免投票更要半数以上公民投票且通过才能成功。就目前地方生态,光是投票率高门槛就是相当难达成的目标。

也因此国民党就算积极投入,仍是高门槛挑战;同时许财利在基隆经营多年,地方势力雄厚,也有不少人士认为许财利受到委屈,诸多因素都突显许财利非轻易能摆平的对象。因此部分人士主张等待司法二审结果出炉再处理,其实也不失为慎重的考量,只是显然难以对外界的高道德标准要求有所交代。

毕竟台湾已步入两党政治时代,政党作为反映、结合民意的组织力量,既然曾为候选人背书,当然有责任结合民意,藉具体行动展现政党理念与民意,因此如何抑止反扑力道,以个人光环与形象诉求,整合蓝营并争取中间选民支持,已成为马英九突破难关的唯一出路。

尤其马英九出任国民党主席之初,就不断宣示要以改革的诚意让人民感动,并以改革与清廉做为国民党的自我期许,许财利涉及弊案讯息传出后,国民党也不只一次喊出将主动罢免,以凸显反贪腐主张的诉求。究竟改革是玩真的,还是说一套、作一套,罢免许财利案无疑成了马英九难以回避的试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