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议会形成 专家:欧中关系只能变更糟

人气 1315

【大纪元2024年06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徐简采访报导)随着2024年欧洲议会大选政局揭晓,专家分析,不管什么党派当政,欧盟与中共的关系只能继续沿着“继续变糟”的轨迹运行。

6月9日,欧洲议会大选投票结束后,根据6月14日计算的选举结果,右翼人士在法国、德国、意大利的支持率有所上升,左翼人士在爱尔兰和芬兰有所增长。

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所在的中右翼的“欧洲人民党”(EPP)仍然是第一大党,拥有190席,占720名议员总数的四分之一;左翼的社会党和民主党(S&D)稳居第二,共136席;欧洲议会中最右翼的两个团体——欧洲保守党和改革党(ECR)拥有76席、身份与民主党(ID)58席,如果他们结盟,将成为欧盟第三大势力。

新一届议会将于2024年7月初正式召开首次会议。

欧中关系的发展轨迹“早成定局”

欧洲大学研究所罗伯特‧舒曼高级研究中心主任埃里克‧琼斯(Eric Jones)告诉大纪元,“我认为此次选举对欧中关系的走向影响甚微,甚至没有影响,(因为)这一走向早已确定——那就是变得更糟。”

欧洲大学研究所罗伯特‧舒曼高级研究中心主任埃里克‧琼斯(Eric Jones)。(Eric Jones提供)

他认为欧中关系走向恶化,取决于三个方面,第一是中美关系紧张,而两国都是欧盟的主要经济伙伴,欧盟在一些经济政策上需要跟随美国;第二在于俄乌战争中,由于“中俄关系密切”,妨碍了欧洲安全。

“但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欧中关系本身。这种关系最初看似一个巨大的机遇源泉,后来演变成一种强大的相互依存关系,然后又变成了一种更具战略性和竞争力的关系,而且双方的‘战略竞争’关系才刚刚开始。”他说。

针对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征收的关税,北京启动了针对欧盟的猪肉反倾销调查,他表示,“我认为中国(中共)正在利用一切手段企图软化欧盟立场,这都是其战略竞争的一部分。比如,中国(中共)对欧盟猪肉出口进行倾销调查,就是最新的例证。”

他说,欧盟各国在贸易问题上非常团结,“每一次(中共对单个欧盟国家的)针锋相对的事件,都会让双方的整体关系,变得更紧张。”

“我预计,这种动态(紧张关系)在未来几个月和几年内会,只会增加而不是减少。”他说。

各党对华态度分歧大 欧委会主席人选很重要

欧洲各国右翼与中共的关系复杂,其内部对中共的态度也不一致,甚至南辕北辙。例如德国选择党党首的助手涉嫌间谍丑闻,匈牙利的维克托‧欧尔班与中国关系密切,但意大利的兄弟党退出了“一带一路”等。

对此柏林自由大学奥托‧苏尔政治学院的政治学教授、欧洲一体化中心主任塔尼娅‧伯泽尔(Tanja Börzel)告诉大纪元,从她自己所从事的研究来看,欧洲党派特别是右翼和极右翼党派投票的一致性很低,“这取决于(不同的)党派和国家”,例如,“德国保守党由于与中国的经济利益,更加亲华,而其它成员国的保守党则不然。”

柏林自由大学奥托‧苏尔政治学院的政治学教授、欧洲一体化中心主任塔尼娅‧伯泽尔(Tanja Börzel)。(Tanja Börzel提供)

“外界很难预测新组成的欧洲议会将如何影响欧中关系——这意味着委员会主席的角色更为重要。”伯泽尔说。

她认为,冯德莱恩很可能成为下届委员会主席,这意味着欧盟对华政策将有一定的延续性,“她推动了对中国电动车的关税,这表明她与对中国(中共)强硬的成员国妥协。我不认为欧中关系会变得更平坦,这是一直以来都很复杂的关系,我不认为这一点会有根本改变。”

“冯德莱恩的(对华)立场是去风险,而不是脱钩,她试图在走钢丝。所以,我认为未来公平竞争和补贴问题可能会变得更重要的(欧中关系)。”

对欧盟而言 最先关注哪些欧中话题?

新成立的欧洲议会,将会最先关注哪些欧中话题?琼斯教授说,俄乌战争是欧盟目前最关注的问题,“我相信议会将就中国(中共)支持俄罗斯对抗乌克兰展开辩论。还将就中国对欧洲的出口展开辩论,特别是在与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和电池相关的绿色产业方面。”

而伯泽尔教授认为,中共这些年的倒行逆施,已经导致一些国家从友好变为警惕,意大利的对华立场已经改变,现在他们正在退出“一带一路”。

她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问题显现,以及中共当初所承诺的无附加条件、双赢局面的承诺,无法兑现,而中国所攫取的经济效益往往大于东道国,“这种情况影响了(欧盟‘一带一路’)成员国对华立场”。

“中国(中共)在波罗的海国家完全失去了影响力。”伯泽尔教授说。她表示,不过有一些欧洲国家想在中国和欧盟中左右逢源,比如匈牙利。所以各国对华态度很复杂,其政策主要由各国的经济和地缘政治所驱动。

美国大选对欧中关系的影响

伯泽尔教授认为,美国大选将影响欧中关系的走向,“这个房间里的大象是美国,拜登在很多方面延续了川普(特朗普)的对华政策,拜登和川普在很多问题上意见不一致,但对中共的态度是一致的。”

她认为,因为拜登时期,欧洲需要美国帮助打击俄罗斯、帮助平息中东战火,“我们需要他们,因此需要跟随美国(对华)政策以换取其对乌克兰和中东的支持”。

如果新一届美国政府转变美国对俄罗斯、中东的政策,那么“欧洲人就必须更多地依靠自己,而不必过多顾及美欧关系”。

她分析,欧洲一直在努力平衡对华的政治、经济和地缘政治问题,一方面不希望与中方脱钩,一方面希望减少依赖,分散经济关系,“我想说的是,欧中关系不仅取决于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欧洲议会的组成,还取决于今年11月美国大选的结果。”

琼斯教授说,“无论谁控制白宫,欧中关系的基本结构仍将保持我们今天看到的轨迹——走向更多的战略竞争,也走向更多的‘去风险化’。世界正在‘去全球化’,即使这一趋势仍未在贸易和投资数据中显现出来。但我预计这种情况不会改变。”。

责任编辑:林妍#

相关新闻
欧洲议会议员敦促马克龙“坚定地”反对中共
欧洲议会选举 匈牙利执政党表现逊于预期
欧洲议会“右转” 有哪些赢家和输家?
欧洲议会选举 梅洛尼领导的意大利兄弟党大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