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如何拒毒于境外 警方缉毒战当务之急

防范毒品泛滥系列专题之二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1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孙承武台北十六日电)政府全面强化缉毒,虽让国内毒品价格连番飙涨,但毒枭仍挖空心思跨境走私毒品,因此,如何拒毒于境外,则是警方目前缉毒战的当务之急。 刑事警察局侦查科指出,国际贩毒路线早年受限东南亚国家遭赤化,大多选择泰国曼谷为根据地,运送毒品以高纯度海洛因为主,由台籍渔船在公海上“银货两讫”返台闯关。

至于“安非他命”,有制毒瓶颈、过程中产生臭味的问题,毒枭因此多选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制毒。 如依跨国走私毒品案例分析,国际毒品交易惯例,卖家只提供货源,不负责运毒,如买家找到上游货源,还得另想办法运毒,因此运毒方式五花八门。

一般来说,空运“蚂蚁搬大象”是较常见运毒手法,少量的毒品由游民、失业者充当“交通”,将毒品包裹在保鲜膜内,通常在登机前吞食,之后掌握时效返台,但以往曾发生包装不当遭胃酸溶解造成渗漏、破裂,致在机场猝死案例。

近年来国际贩毒路线改走陆路,经越南转港、澳回台,路线不同,花样变化就多了,包括以气味遮掩混充在椰子水、辣椒酱、鱼饲料,或是藏在提箱手把、挖空球鞋后跟、内衣裤夹缝,甚至有妙龄女子想出将毒品夹在卫生棉案例。

“航空邮包”运毒则是新运毒方式,毒贩透过网路订货,从欧陆荷兰、比利时等国家,以邮寄方式走私大麻来台。

航警局官员表示,面对五花八门的毒品走私方式,查缉人员的在职训练显得十分重要,虽然多年办案经验也是破获毒品走私闯关的重要关键,但如果没有新案例教材使查缉人员建立更高警觉性,仍会让毒贩成功走私毒品。

除空运毒品面的防制外,海防人员更应提高警觉,防范不肖渔船夹带毒品,海巡人员分析,渔船由于体积大,如果夹藏于船舱或鱼货中,的确难以清查,因此情报搜集工作必须贯彻执行,对于有案底或不良纪录的船员,平时就应注意出海次数、渔获情形。

换句话说,如果单靠航警局与海巡人员的第一线缉捕,仍无法竟全功,外勤办案调查员举例指出,“空运”闯关的毒贩,一般都采“死转手”,也就是拿着交付的钥匙依约直接将毒品放在车站、百货公司置物柜,并不与买家见面。

这种“单线”的联络方式,使警方侦办上遭遇困难,如果断线往往前功尽弃。至于来自港澳的黑帮训练专业的运毒人员,这些人本身不吸毒,且经训练后熟知侦查人员搜证,警觉性高,和国内“吸毒转兼中盘”的情况完全不同,更大幅提升办案挑战。

法务部官员强调,如何拒毒于境外,在查缉方面必须能以点线面方式,形成一道有力的防护网,包括第一线的航警与海巡人员,及各地检警人员充分配合,进行情报搜集,特别是与东南亚国家进行情报交换,进行跨国的司法互助。

“反毒”是一场漫长的战争,警方打击毒品犯罪,换来的是毒品价格飙涨,以及毒枭运毒手法的“再进化”,当然警方面对的挑战更大。但这是身为执法者无可回避的宿命,而“拒毒于境外”正是反毒作战最高指导原则,毕竟是“邪不胜正”。95041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