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务员一再加薪 舆论指理据不足

标签:

【大纪元4月3日讯】(亚洲时报记者凡心4月3日撰文)近年来,中国公务员加薪的话题特别触动老百姓神经。从名目繁多的“阳光工资”到车改补贴,公务员加薪幅度虽是小步慢跑,但几乎隔年都可以尝到加薪的甜头。这不禁让人质疑,公务员的工资要达到怎样的水准才适而可止?更重要的是,每一次的加薪是否可以真正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和敬业精神才是关键。

3月19日,中国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6年会”表示,随着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公务员的工资也好、企业职工的工资也好,都要有新的增长。随马凯金口一出,广州市财政部门一把手郭锡龄在3月23日亦证实,给公务员加薪的这笔钱已列入广州市政府的财政预算,但具体加薪时间还要等全国通知。全国公务员今年再获加薪,相信已是尘埃落定之事。

在中国,政府公务员的工资究竟应该有多高,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在1985年到2003年,国家曾对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制度进行过8次调整和改革,2003年为例,全国公务员的年平均工资为15487元,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4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6024元。

无可否认,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政府公务员所获得的报酬确实不高,增加公务员的工资实属应当。但是根据中国的国情看,公务员与下岗工人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相比,与农民的基本收入相比,政府公务员的工资就不算低,良好的福利待遇和充分的职务保障,使得国家公务员少了许多后顾之忧。

有为公务员加薪投支援票的意见认为,即使不和外国比,在国内云云行业中,公务员队伍中办事员阶层的收入也只居于中等水平。对公务员增资,有助于他们安心工作,也有助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有助于调动他们支援配合反腐倡廉的积极性。而事实是,在近几年的中国,公务员队伍早已供大于求,是典型的买方市场。公务员也已经数次加薪,虽然公务员的整体工资水平还不算很高,但毕竟已有了相当大的改观。与此同时,城镇的特困人口数年来却持续增加,目前已接近2000万人。在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网路还不健全,一些下岗职工衣食无着的情况下,公务员加薪的社会影响非同寻常。

资深经济学家戴园晨在 2002年曾表示,“第一次给公务员加工资,我双手拥护;第二次给公务员加工资,我一个手拥护,一个手不拥护;往后还要给公务员加工资,我举双手反对。”;而北京师范大学博士钟伟的立场则更加鲜明,“我不仅愿意举起双手,如有可能我也愿意举起双脚,反对公务员的加薪。”公务员加薪可谓激起千层浪。

国内有媒体评论指出,公务员加薪的前提是财政足以支援。现阶段,我们国家的财政状况也许不错,有能力给中央部委的公务员加薪。但是,地方财政呢?县市财政普遍欠佳,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即便是省级财政,也未必满足得了加薪的需求。据说,不少西部省份的公务员加薪问题,是中央政府要求发达省份财政拨款“支援” 的。也就是说,一旦有哪个发达省份的纳税人坚决反对“加薪型扶贫”,西部省份公务员已经加了的薪,很有可能“断炊”。

摆在面前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财政供养人员3673万人,按国民人数13亿计算,30多个国民要供养1个公务员。在占国民总人数70%的农民收入增幅减缓、城乡收入差距加大的情况下,有一种观点还是颇具代表性的,那就是在社会存在一定的低收入群体的条件下,国家财政拿出上千亿元的资金给不足国民总人数5%的公务员增加工资,这并不现实。 而是应该把这部分经费用在扶助弱势群体上。

当然,身在职场的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着更大的职业回报。然而职场中的所有人,都由市场经济决定,市场景气时加薪,市场萧条时减薪,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公务员加薪,涉及到财政的再分配这样一个公共问题,却只有政府自己掌控,缺乏弹性。因此,对于这种关乎社会大多数人利益的公共问题,应该给予公民自由表达和公开辩论的机会。可是, 在历次公务员加薪的问题上,除了公务员之外的所有社会群体几乎都处于失语的状态中。这无形中,却让更多的公务员处于一种自我膨胀的状态中。

因为社保问题而饱受煎熬的李小姐对《亚洲时报在线》表示,在广州吃皇粮的公务员架子都很大,试过不下十次在上班时间打电话到社保中心咨询情况。不是电话忙音就是没人接,难得打通一次还没把疑问说清楚,就被对方挂电话。过去办事一般不交代清楚,不走上三遍无法把事情处理好。曾试过因为对方态度不好表示要投诉,对方还以“放马过来!”。回忆起这些事,李小姐表示觉得心寒。对于公务员应否加薪一问?他不假思索的说,“还是让大多数公务员把职业操守提高上去了再说。”

有个别受访群??表示,即使再退几步给公务员加薪,改革还是少不了,至少不能像现在这样搞“大锅加”,人人有份,个个不缺。比如学校的非教学人员恶性膨胀,至少有1/3不干事或乱干事,给他们加薪根本不合理。再如不少单位都有不调研的“调研员”,他们跟正式的调研员不一样,只享受同级待遇,不做事,若是同样对待只有导致冗员不断增加,降低办事效率之余还浪费财政,引发社会群??的不满。其效果的负面影响绝不可忽视。

而中国人民大学行政学系教授毛寿龙也对公务员整体加薪也有不同意见。在他看来,由于全国各地经济状况不一样,给公务员统一加薪并不合适。事实上,由于各地收入不均,有些地方的公务员加薪百多元并无太大意义,而一些边远地区财政对公务员的薪资已经无法负担。公务员加薪与否,应该按照物价指数,参考当地的生活水平。

然而最数可圈可点、一针见血的,还有分别来自《中国青年报》和《南方都市报》的两份评论。前者名为“算算三笔良心账” 的文章指出,第一笔账是公务员的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账,分三个层面来算:第一,各级财政支付公务员工资的预算执行数是明账,拿这份明账比垄断行业员工的工资收入,公务员是受委屈的。第二,是预算外收入账,包括各级政府内部发放的岗位责任奖、各种节费、部门私房钱、福利赞助金等。第三,公务员的福利与社会保障是全社会最高的。

第二笔账是中外公务员年薪对比账。比绝对数,国内各级公务员的年薪都差人家一大截;若比相对数,根据公开披露的资料,西方公务员的总体工资水平大致是普通劳动者的2到2.5倍。如此一比,国内公务员的相对工资不但不比国外低,甚至还高出一截;第三笔账是普通??业工人的年薪账。就算不计工资被大量拖欠、克扣现象之普遍,单从地方统计时的水分说事儿,??业工人群体的年薪也存在着被高估的可能性。算清了以上所列的三笔账,谁最该增加工资和福利,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了。

而《南方都市报》则指出,近年来讨论公务员加薪所列举的种种理由,大都不是真正的理由,因为这些理由既不符合“工资规律”,也未从“分配原理”出发,因此很难达成共识。事实上,和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紧迫资金需求相比,公务员在工资、福利等方面都已达到相当水准的公务员待遇,不宜再轻言加薪。

况且,近年来公务员一直是被社会热捧的职业,按照职业“引诱力”的说法,公务员这一职业在百行之中应该是较高的,公务员招聘吸引来大量报名者以及某些人的 “商而优则仕”可为佐证。又或许换个角度说,尽管公务员工资水平显得偏低,假如其他综合收益较好,依然会有较强的引诱力。试问如果公务员工资已低到不合理的水平,该职业还可能有如此“引诱力”,常常上演几十几百个人争抢一个职位的景象?那才真正叫做匪夷所思吧!(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马国华裔公务员占总数尚不及一成
哈珀将精简公务员问责措施
洋酒收了还要拿钱 公务员遭求刑12年
80年来最大一遭 英逾百万公务员罢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