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三毛很相像 潘越云回忆做歌手的时代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5月23日讯】(中华网5月23日报导)潘越云1980年10月31日正式在演艺圈出道,初出道时以一首《天天天蓝》引起轰动,是台湾上世纪80年代红极一时的歌手。出过《野百合也有春天》、《胭脂北投》、《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情字这条路》等超过四十张专辑。近年逐渐淡出乐坛。在北京见到做为青歌赛评委出现的潘越云,回忆起做歌手的时代。

2005年潘越云在台北举办她个人出道25年来的第二次个唱。(图∕中华网)


  ■记者手记

  第一次听《回声》是在北京音乐台的《校园民谣》节目。当年那期节目的编辑、如今的唱片公司老板王磊告诉我要介绍我认识潘越云时,我的思绪立刻飞回到了当年深夜听收音机的日子。

  这次潘越云来北京是为了担任青歌赛的评委。谈起这些年台湾音乐人纷纷北上,潘越云略带调侃地说:“最近我做专辑,常常是打电话找这个,人在北京,找那个,人在上海。所以我也‘不得不’北上了。”

  如今的潘越云跟齐豫一样,渐渐远离了主流的流行乐坛。齐豫的宗教音乐玩得有声有色,潘越云也已经发行了两张发烧大碟。

  谈起当年的民歌运动,潘越云很感慨每十年的一次纪念。“10年、20年、30年,不知不觉已经过了30年了。30年的时候,我们做过一次很盛大的音乐会,罗大佑开场,胡德夫压轴。下一个就是民歌40年了,每次到这样一个节点的时候,我都会又期待又害怕。”

  1.出道没有想到皮箱一拎到台北,就再也没有拎回去

  记者:你跟很多其他的民歌时代歌手不同,你并不是通过歌唱比赛进入歌坛的。

  潘越云:我其实并不是靠参加比赛进入歌坛的。齐豫、蔡琴她们都是通过金韵奖被唱片公司发掘的。而我则机缘巧合,比她们晚了两年。当时我在高雄,我一个朋友在台北念书,然后放假的时候在高雄一家餐厅驻唱。有一次他跟我说他要开学回台北了,剩下一段时间没有人唱,问我能不能帮他唱。当时我想:怎么可能?

  我只会唱两首歌。但没办法我还是站到台上试唱。台上当时有一个钢琴手、一个贝司手和一个鼓手。我也没什么准备,然后就唱了三首歌。当时我歌词都还记不太清,还要看歌本。老板听了之后说,好啊,你明天就过来唱吧。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大量地买唱片,开始听音乐,练习唱歌。
  
  记者:从那个时候开始决定要走音乐这条路了吗?

  潘越云:没有。当时只是觉得能做个驻唱歌手也还不错。有一次我参加一场慈善演出,刚好被当时刚刚准备发行唱片的滚石唱片的段氏兄弟听到。然后他们就通过主办单位找到了我的电话,让我去台北试唱。

  他们先放了一首王海玲的《忘了我是谁》,而且完全就是王海玲那么高的key.第一首唱完之后,第二首就是蔡琴的《恰似你的温柔》。我一看,完全就是考试嘛。不让我先唱低的再唱高的。第三首,我就吉他弹唱了一首西洋民谣。那个时候,滚石还有个合伙人吴楚楚。听完我的演唱之后,他说:不错啊。因为他们有意给我做唱片,于是他们给了我很多demo,让我回高雄听一下。后来,他们觉得我可以上来录音了,就叫我来台北,然后给我租了一间房子让我住下来。我当时想:那我就上来试试,如果不行,我就再回台北。于是,我就拎了一个皮箱一个人到了台北。如果当时我不来台北,可能我会一直在高雄呆下去。

  记者:那个时候在高雄应该已经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工作了吧?

  潘越云:当时我已经在高雄一个餐厅驻唱了。那里一半是餐厅,一半是一个很高档的夜总会。那里的福利什么的都非常好。而且乐手也都是菲律宾来的很好的乐手。有的时候,也会有一些台北过来的歌手来我们这里唱歌。比如苏芮,那个时候她还不叫苏芮,叫朱莉。那个时候她主要唱西洋歌曲。每天她唱的时候我都在台下听,等到他们休息的时候,就到了我上台自弹自唱的时间了。所以我当时想,如果我唱片发不成,那我还可以回来做这份工作。

  但是我没有想到我那个皮箱一拿到台北,就再也没有拿回去。

  2.友人、我和三毛有很多很相像的、很接近的东西

  记者:你跟三毛、齐豫合作的《回声》是华语流行音乐史上绕不过去的一张唱片。讲讲那张唱片的制作故事吧。

  潘越云:当时三毛一直在发书嘛,然后滚石就有了一个想法,能不能把这些书变成有声的,制作一个有文学有音乐的东西。

  记者:你之前认识三毛?

  潘越云:我之前不认识她,只是看过她的书而已。

  后来因为做这张唱片才认识。不过我们身上有很多很相像的很接近的东西。做那张唱片的时候,我、齐豫、三毛还有制作人王心莲,我们四个女人就整天在三毛的家里开会。三毛的家里什么都没有,就是书很多。甚至连厨房里都摆满了书,她的厨房永远不开火的。她当时跟我们说,她一天要看8个小时的书。

  记者:那你们开会的时候是什么样的?

  潘越云:我一定是最安静的,三毛讲话很小声很细,好像在讲故事。我们四个女人里面只有我最安静,其他三个都很吵。所以三毛有一次就说:“你看她坐在那儿,好像一幅画。她前世一定是个埃及人。”这样的话她时不时都会冒出来一两句。我们都会互相珍惜对方、欣赏对方。所以后来她送了我一些她当时去非洲买回来的东西。

  记者:那张专辑用到了很多三毛的文字,那些文字都是她自己选出来的吗?

  潘越云:没错,文字部分都是她决定的。每一首歌她都会给我们讲这首歌背后的故事。比如李宗盛写的《飞》这首歌里面写道:“左手是护照,右手是机票。”当时的背景就是她跟他的男朋友正在分手的边缘。

  3.合作要感觉最厉害的是罗大佑

  记者:当时加盟滚石后你最先参与的是一张阖辑。

  潘越云:对,那张专辑里有吴楚楚的演唱,还有李丽芬。李丽芬也是唱得非常好,她的低音很好。而我除了低音之外,在中音和高音区的表现也还不错,所以他们后来做了一个取舍,跟我签约了。10年之后,小虫帮李丽芬做了她的第一张专辑《发现》。那里面收录了《得意地笑》、《爱江山更爱美人》那些歌。但其实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她的西洋歌唱得更好。所以她后来有一段时间在飞碟电台做DJ,专门介绍西洋音乐。

  记者:在录音的时候是怎样的一个状态?

  潘越云:在录音室里面齐豫是最会搞笑的一个。所以我当时就规定她们在我录唱的前一个钟头不可以讲笑话给我听。她们很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齐豫可以刚刚大笑完马上沉下来录歌,而我就不行,所以她们老是逗我。里面有一首歌,我特意用了很嗲的声音来唱,本来只是玩一下的,结果她们就说:“好了,这个不要再唱了,就是它了。”我为了这件事还颇郁闷了一下子。

  要感觉最厉害的是罗大佑。他才不管你的音准,“音准要来干嘛?我就要感觉。”那时我的制作人是李寿全,我作为一个新人来唱罗大佑的歌,他当然要来棚里亲自看一下。这些制作人每个都有怪癖的。作为歌手一定要适应制作人的个性。

  我录罗大佑的歌,他一定要我喝酒。一般我们录音都是晚上7点开始,但是罗大佑要喝到八九点才能进棚。李宗盛是比较严肃的,他是一首歌会让你唱3个钟头的那种。最有名的是成龙,他要唱一首歌反复一个礼拜,李宗盛才会出现在录音室。

  小虫则是那种比较重气氛的,他会特意把棚里的灯泡拆掉几个,只剩一两个。这次我跟他合作《神雕侠侣》的主题曲,他甚至摒住呼吸在棚里听我唱,因为怕破坏那个气氛。

采写/记者 贾维(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台纪录片《客人主人》诉说300年来客家族群演变
台综首创“直播带货”选秀节目 寇乃馨任评审长
孙安佐涉违枪炮弹药条例 遭警移送北检复讯
西恩潘与汤姆克鲁斯友谊长存 曾是慢跑伙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