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峡工程危害之三——地质灾难

张辉

人气 7
标签:

【大纪元5月31日讯】三峡水库是一个狭长的河道型水库岸线长5972km(长不足10km的支流未计),由于长期地壳运动活跃、频繁,加之河床与地下水冲刷、切割的侵蚀,库区地质条件破坏强烈。经详细地质调查平均线变形破坏密度为0.19个/公里,平均线变形破坏模数为120万立方米/公里。库区干支流库岸稳定性较差或稳定性差的有140多段,约403公里,占整个库岸线的6.8%。泥石流易发处8条15处;全坝区已调查到的2490处滑坡体,方量约139.5亿立方米,单体可达数百万m3,仅子秭归县勘测到滑坡有516处。其中淹没和基本淹没403处,余下791处崩滑体中,需要关注的崩滑体438处。三峡库区地质为灾害多发区,有些地质灾害历史上多次发生或复活。从1993年起随着三峡施工开始,库区地质灾害问题频繁出现。以三峡库区重庆涪陵区为例,该区是全国100个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县之一。

泥石流,滑坡是三峡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往往与山洪,崩塌相伴或交替发生。具突发性,损失严重和难以预防的特点。从岩性上看坝址上游多为碎屑石,碳酸岩为主,包括朱罗纪遗址的粉沙岩。库区内地平地多有居民和城镇,而这些平地十有八九是古滑坡失稳后形成的平台。这些古滑坡体上没有大规模的开挖和高楼大厦的建设,所以人与自然相安无事数千年。三峡修建后,水位提高,城镇搬迁,原有的地质条件自然遭到破坏,无疑会引发地质灾难。其中绝大部分是滑坡,如子秭归县勘测到底694处地质灾难中滑坡有516处。全坝区已调查到的2490处滑坡体中纳入投资治理的仅一小部分。三峡库区历史上的滑坡大部分在雨季,如新滩滑坡,鸡扒子滑坡等都是在连续下雨后发生。当降雨持续一定时间,雨量到100毫米以上,形成雨水渗入岩体导致堆积物和土滑带软化,同时降雨使地下水位提高滑面上正应力降低。可见岩体水文地质状态是导致滑坡的重要外因。三峡水库蓄水后高于建坝前水位最大到100米,水位在175米~45米之间调度,水位调幅变化高达30米。175米高水位长期浸泡(每年长达5个月时间),库岸地下水位显着抬高,使碳酸盐岩体、风化岩体及坡积层土含水量由不饱和变为饱和。岩土内部应力及物理、化学性能发生显着变化,岩土凝聚力及抗剪力大幅度下降,强度急剧降低,岩土软化。水位变幅高、水位降低快,库岸工程地质条件显着变差后容易随着水位变幅而出现库岸失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998年汛期三峡库区发生大面积滑坡,如重庆市巴南区麻柳咀,涪陵市江东、李渡一带,忠县石宝寨,云阳县壁上挂灯(滨江南路F段)、四方井,奉节县藕塘、红岩洞,巫山县曲尺乡唤响坪,巴东县榨坊坪等。

库区干支流库岸有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崩滑体就在城镇迁建区。百万移民迁建安置活动都在长江干支流沿岸开展,城集镇迁建呈带状,粗略统计其总周边长300余公里上万个农村居民点,厂矿企业和公路的迁建大都建在崩滑体上或临公路的外侧、水边岸坡堆积上。原来处于半稳定状态的库岸地段由于修路、平整场地、建房等对库坡进行“长距离切脚”、“开膛破肚”等而失稳、滑坍;大量的密集建筑物,加大了土地荷载,而水库蓄水后沿江库岸下部岩土经水浸泡软化,容易出现“上压下软”的现象而使库坡失稳;大量弃土,地表排水不畅,坡面冲蚀严重,沟壑密布,水土流失,甚至形成新的滑坡。在三峡水库形成后,这些居民点或厂矿企业的失稳在所难免。仅巫山县新县城迁建区一处,7784米库岸中不稳定库岸占55%,需一般性防护的库岸占45%。巫山县城、奉节县城、云阳县城和万县市老城区沿江大道及旧城改造工程均涉及滑坡地段和第四系覆盖区。从1998年汛期失稳部位看,高程175m左右的第四系堆积体,无论成因如何,都要变形、失稳,将直接威胁其上的居民(点)。再有:巴东县新城,区内有多类型地质变形构造,新城地形分散、破碎,坡度陡,适宜建设用地少,成带状沿江布置9公里之长,并出现了大量“长距离切脚”、“开膛破肚”式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破坏了岸坡半稳定状况,近3年在新城的34处发生了27次大的滑坡,总方量150万立方米尚难妥善处理;同时新城建设中大量乱弃土石,有200万立方米弃土弃碴乱堆在冲沟中,不断形成新的滑坡,从而不仅使新城建设资金大大超过了“切块标准”,而且严重威胁新城已建工程的安全。三峡库区复建公路在175.0m蓄水位以上10m即185m左右高程修建,多沿河、沿江、沿库岸。沿线山地多为古滑坡体或松散堆积体,而且厚度大,有的还属煤洞采区,岩体风化剧烈,软弱夹层和煤层多,泥石流问题普遍。建设过程中,搬迁土建工程弃土又构成了新的滑坡、泥石流源,若再加上蓄水后浸泡、库水涨落、拍岸掏刷等再造库岸的强烈影响。多数沿江大道的设计未曾考虑库岸防护,单独套用市政工程标准,没有针对地质灾害防治,路基、挡墙和涵洞等置于松散堆积体上。比如兴山县,复建的两条路宜(昌)秭(归)线和白(沙河)峡(口)线基本都是沿河沿库岸而建,相当一部分路段经过滑坡体或采空区,最高的挡土墙达40多米。由于地质不良,地基承载力低,造成公路防护工程基础不稳。水库蓄水后,壅水波浪冲刷将进一步软化或掏空挡土墙的基础,致使挡土墙倒塌、路基沉陷或坍塌,修复困难。1998年汛期出现的崩滑体主要发生在水边岸上的各类古滑坡体和堆积体中。

地质灾难是四川人民遭受的又一三峡灾难。

三峡修建工程诱发地质问题的部位主要有以下几种:(1)斜坡上的各种类型覆盖层长距离切脚;(2)斜坡上的半挖(岩基)半填(土基)地基(3)基岩顺向坡长距离切脚;(4)回填地基,特别是膨胀土和地下排水不当的挡土墙以及置于覆盖层中的挡土墙;(5)一坡到顶的人工高边坡;(6)破坏地下水自然排水系统的地基和切断地下水致使地下水沿边坡渗出的人工边坡,特别是土质人工边坡;(7)坠覆体中的架空部位和地下水循环部位,因而出现地基不均沉陷;(8)斜坡上的崩滑体;(9)建设在水边岸坡覆盖层上并临库水位175m的沿江大道;(10)边坡的爆破松动带(域);(11)采空区、浅层隐蔽喀斯特洞穴、落水洞地基;(12)人工弃渣堆。@(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百万吨污水恐入三峡 大坝工程受威胁
三峡大坝封顶 中外媒体说法大不同
三峡大坝问题多  胡温保持距离
论三峡工程
论三峡工程 人气 8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