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梅案宣判后 孟城华裔反应不一

人气 19
标签:

【大纪元1月25日讯】(大纪元记者魏毅孟菲斯报导) 在1月23日田纳西州最高法院宣布贺梅应该立即归还给亲生父母贺绍强夫妇后,听闻消息的当地华裔反应不一,有人为贺家感到高兴,有人觉得贺梅回到贺家不会幸福,有的想知道贺家会不会回中国,有的为贝克家感到难过。

贺梅是人们关心的中心。林先生在孟菲斯做生意二十多年了,“她(贺梅)回到中国会健康成长吗?看看现在大陆的食品质量。”当他知道贺梅有美国的出生证,到18岁时她可以选择回到美国,林说,“就算这样,她在美国也没有亲戚朋友,自己一个人会很苦的。”“最好的结局是两家保持一个和睦的关系,她可以来回走动。”

两家有可能成为朋友吗?罗琴的律师罗伯特·高登先生说,“他们(贝克家和律师拉利·帕里希)几年来一直气势汹汹,现在他们的态度才有软化。孩子的移交是本案最关键的一步,我们已经咨询了几个心理专家,得到的说法各有不同,我们认为只有双方友好合作,对贺梅才是最好的。”

2004年2月28日,高登律师和罗琴在民事法庭交谈,翻译陈江


2004年2月28日,贺绍强在民事法庭作证,回答双方律师提问


2004年2月28日,民事法庭休息期间,贺绍强的律师西格尔(左二)和罗琴的律师高登(右二)和其他法学专家讨论


在六年长的诉讼期间,贝克家的律师拉利·帕里希曾经写信警告雇用贺绍强打工的中餐馆老板,他们雇用贺是违反美国移民法,因此贺在最初几年中不能保持一份工作长久。帕里希还要求美国移民局立即将贺绍强和罗琴递解出境,并指贺为了留在美国才故意缠讼官司。

2004年2月25日,贝克夫妇在民事法庭听证


帕里希还曾警告孟菲斯大学几位帮助贺家的华裔教授,说如果他们继续利用学校的资源帮助贺将被起诉。原籍台湾的王铁颐教授回答说,“我们已经是终身教授了,不怕,要打官司就打吧”。结果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在贺家这方面,有媒体报导罗琴曾多次举着一块“还我孩子”的牌子到贝克家外面抗议,并大声呼喊要孩子,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电脑软件师丁小姐说她的一个朋友认识那位告了贺绍强的中国女士,“当然她说的话肯定对贺不利,但是小女孩还是应该回到父母身边,如果能在美国长大就最好了。贺绍强回中国应该是个名人了。我丈夫说,他(贺)经历了这么多官司,可以回中国开个咨询公司,专门帮助中国公司打海外官司,应该很赚钱的。”

2004年3月11日,在民事法庭听证结束和宣判之前,贺绍强回答孟菲斯华人社区部分人士的提问,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做解释,希望赢得华人社区的支持。


2004年3月13日,孟菲斯多个少数民族社区的领袖,法律专家和部分华裔支持者在中城区DAYS INN旅馆会议室举行“贺梅案中的法律问题公开讨论会”。


蔡金良先生是贺家长期的支持者,他说,“我很高兴看到这个结果,这个判决对所有在美国的华人家庭都是有利的。”蔡还把判决结果用电子邮件通知了其他民族的社区领袖。蔡先生曾帮助组织了许多当地华裔在民事法庭审理时轮流到庭旁听,给贺家鼓励打气,组织了孟菲斯和纳甚维尔的华裔和其他少数族裔在田纳西州最高法院外示威,抗议民事法庭和上诉法院判不公正和对华裔的偏见。

徐女士是计算机维修技术员,“我觉得贺梅和贝克夫妇一起生活更好。作为一个母亲,我不能接受一对夫妻在小孩三个星期大时就交给别人养,而贝克家对一个不是亲生的孩子,这样抚养了八年,他们对孩子是真心的好。看看我们这个城市的华人,有困难的家庭很多,但是他们最多也就是带回国交给爷爷奶奶,姥姥老爷带,没有他们这样的。”

不过六年的艰苦生活和磨炼多少也改变了贺绍强冲动的脾气。“那个时候,他(贺绍强)很凶的,谁敢得罪他,他要告你的。”林先生说,“不过现在他好多了,客气了。”

2004年2月25日,心理张医生从加州来到孟菲斯,在民事法庭为罗琴做证她没有不适合做母亲的心理问题。(图片为法庭外走廊内的监视器截图)


“这些年来也没有听说他又打上别的官司了,和罗琴的关系也好了,患难夫妻嘛,”丁小姐说。

不管众人如何想,贺家现在的希望是尽快看到孩子。“星期天(1月28日)就是贺梅的八岁生日了,”高登律师说,“我的当事人希望他们两家可以一起给她过生日,作为第一步。但是这需要贝克那方的合作。”

当被问到贺家会不会或者是否打算回中国,高登律师说,“这个我不能回答,我的当事人还没有和我商量过。”

2004年10月31日,在民事法庭宣布贺家失去父母权之后五个月,华人社区贺家的朋友们和王铁颐教授(中坐)在张铮家为贺梅的弟弟安迪过生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贺梅案宣判 贺绍强夫妇败诉 失监护权
小贺梅还能回到生父母身边吗﹖
【新片介绍】《照亮心世界》点燃灵魂的希望
田州高级法院开庭贺梅父母权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