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S气囊的迷思

人气 190
标签:

【大纪元1月31日讯】(AUTONET记者:蔡致坚 报导) 偶像演员许玮伦在中山高的一场车祸中不幸丧命,这时电视台的报导就在SRS气囊为何没爆大肆作文章,然而这些电视台记者的专业度似乎不足,就胡乱下定论认为有六颗气囊何以未作动。

常常听到“安全气囊”这个字眼,事实上原文Aig Bag的气囊,并没有“安全”的字眼,并不是单独说它不安全,该装备最重要的作用,还必需要搭配安全带的正确使用,所以气囊的完整名称应该是SRS(Supplement Restraint System)辅助约束系统,而依其结构亦常直接称呼为Airbag。

气囊是高强度的布囊,平时折叠扁平地收纳在车室装潢(如方向盘、座椅、仪表总成或侧窗柱)之中。当车辆发生撞击意外时,撞撃感知器侦测到意外发生后,便会启动气囊,通常SRS气囊的作动必须靠位于车头前方与侧边的感知器,在车主使用手册里都有明确标示,必须在特定角度方会启动,而不是碰到撞击就会开启,这点可是大家的迷思。

所以车体前方或侧边受到撞击时,气囊将会迅速的充气,做为乘员与车辆之间的缓冲体,避免因为撞击到车体的结构或是破损的玻璃等物品而受伤。而在达成缓冲效果之后,气囊的机构亦会迅速排气,以避免阻挡驾驶人的视线及救援工作的进行。

SRS气囊主要由感测器、微处理器、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等部件组成。感测器和微处理器用以判断撞车程度,传递及发送信号。气体发生器根据信号指示产生点火动作,点燃固态燃料并产生气体向气囊充气,使气囊迅速膨胀,气囊容量约在(50-90)L。同时气囊设有安全阀,当充气过量或囊内压力超过一定值时会自动排泄部分气体,避免将乘客挤压受伤。气囊所用的气体多是氮气或一氧化碳,最近几年也有部分车厂,提供所谓低温气体降低二度伤害,而且更先进的系统,也会针对乘员的体重控制不同的气囊爆发力道,甚至在无乘员乘坐的情况下,自动关闭气囊爆发开关。

对于驾驶人与乘员来说,气囊本身其实仅有缓冲的辅助效果,乘员最主要的安全防护,仍是靠安全带将身体固定在座椅上,方避免乘员飞出车外,并让各种被动安全设计生效,提供防护,避免发生更严重的伤害。这亦是气囊全名为辅助约束系统SRS(Supplement Restraint System)的重要原因。

当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气囊已经演变出各种不同的形式,以位置来分有前座头胸气囊(装置于方向盘或助手席前方的仪表总成)、前座侧边气囊(大多装置于座椅)、侧边气帘(安装于侧窗柱)、LEXUS也配置前方乘客座配备世界首创的Dual-Chamber SRS气囊。

Dual-Chamber SRS气囊展开时,藉由双球体的形状在气囊中央形成一个凹槽,以增加气囊与乘员的接触面积、如头部与肩膀等,以有效分散乘员接触气囊时的冲击力道 ; 此外、更可避免因撞击而产生身体扭动所造成的伤害。因此、与现行的单球体气囊相比,Dual-Chamber SRS气囊更能在气囊展开时,有效的缓冲乘员身体前移的冲击力道。

除此之外,RENAULT也在Megane三门掀背车款,率先配置了前座的膝部防护气囊,可以有效降低在车辆发生撞击时,降低人体因为冲击力道往前移动,而容易导致腿部与膝盖撞击仪表总成所产生的伤害,当然这类配置也必需搭配强固的安全车体,还有设计优异的防潜滑前座椅,方能完善地降低前方撞击对于驾驶人或前座人员的腿部伤害。

无论哪一种气囊配置,或是安装在那一部位,其实最重要的大家还是应该记住,唯有搭配正确使用安全带,防护气囊的作用才可以发挥最佳的功效。

说到咱们电视台记者的专业度,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常常会有“不专业”的报导出现,尤其电视是大众媒体,记者多以非常耸动且富戏剧性和娱乐性的方式作事件报导,而且没见过报错新闻出来道歉的,因此才会惹出“暴冲”、“气囊未开”等乌龙新闻。

──转载自《汽车日报网站》(http://www.autonet.com.tw)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揭开汽车保养的十大迷思
伊拉克一高官巴格达遇伏击被打死
历史上的今天
华盛顿汽车展 未来汽车亮丽登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