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江权力纠缠 中共十七大人事妥协色彩浓

人气 15
标签:

【大纪元10月22日报导】中共十七大专题报导 会后观察(三)(中央社记者黄季宽台北特稿)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二十二日在北京举行,选出了新一届决策层领导人,综观这份名单,可发现充满妥协色彩,较缺开创新局气象。

中共前总书记江泽民“退而不休”,发挥他作为中共第三代领导核心的影响力,对现任总书记胡锦涛的人事安排进行干预,是十七大权力分配的最大特色。

在政治局常委会的层次,深受各界瞩目的两位新人:五十四岁的习近平和五十二岁的李克强,被视为中共第五代接班人“双核心”,外传是江泽民插手的结果。

有报导说,在陈良宇案发后,习近平从浙江省委书记调任上海市委书记,即出于江泽民大力推荐。而在胡锦涛打算让共青团出身的李克强,先在十七大进入政治局常委会、十八大接任总书记,也遭到江泽民的异议,江泽民建议李克强未来接国务院总理,由习近平接总书记。

十七届一中全会选出的政治局常委,习近平排名在李克强之前,显示他将继曾庆红之后,分管中共的组织与人事,如同十四大的胡锦涛,习近平俨然成为中共第五代接班人。显然,这就如香港“开放”杂志所说“江泽民干预,胡锦涛妥协”。而这种安排会不会影响今后权力运作的圆润,很值得观察。

除了习近平之外,本届中共政治局常委会中,至少还有吴邦国、贾庆林、贺国强与江泽民关系匪浅,显示江泽民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未能建立制度化的权力移转机制,是这次中共高层人事安排的第二个特点。

十七大的一个要点就是看中共如何预为安排五年后十八大的权力移转,究竟是建立年轻一代领导人先进政治局磨练,届时再经由选举决定谁出线,还是延续以往人治做法,由上一代领导人指定接班人。

如今习近平和李克强以五十多岁的年龄进入政治局常委会,摆明了是未来新一代的领导核心,虽然解决了中共日后权力移转的难题,但是同时也反映,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共产党,还是没有办法摆脱旧习,仍然要由老一辈领导人指定接班人。

本届中共人事安排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派系色彩浓厚,“共青团”、“太子党”相持不下。

如众所知,胡锦涛的用人哲学就是拉拔一批“共青团”成员,李克强曾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是胡锦涛的最爱。新一届政治局委员中,王兆国、刘延东、李源潮、汪洋也是共青团出身,“团派”已成中共权力组合中独领风骚的一大派。

与“团派”并驾齐驱的是“太子党”,例如习近平是中共元老习仲勋之子,王岐山是中共元老姚依林女婿,李源潮的父亲李干成是前上海市副市长,俞正声的父亲是前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俞启威,张德江的父亲张志毅曾任济南军区炮兵副司令员,薄熙来的父亲则是中共元老薄一波,刘延东的父亲是前农业部副部长刘瑞龙。

暂且不论“团派”或“太子党”成员的能力,仅看中共决策层有这么多具有明显背景的成员,而非政绩有多么突出,本身就不是一件什么好事。文化大革命时强调“血统论”,有一句名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充份说明了这种观念的封建性。讲究出身或造成讲究出身的用人氛围,会对应有的“五湖四海”气度造成长远伤害。

当然,这次中共新的人事安排也不能说毫无是处,以新当选的政治局委员而言,多人具有硕士或博士的高学历,以及在地方担任党委书记的经历,有助于他们能更深入、更全面的制定政策。

尤其习近平今年五十四岁,李克强五十二岁,李源潮五十七岁,汪洋五十二岁,再加上五十一岁和五十二岁的中央书记处书记令计划及王沪宁,使得中共的领导层在新血注入之下,能平稳过度,走向未来。

综合上述,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的人事安排的确充满权力平衡和妥协的痕迹,尽管年轻化或专业化略有新意,但在太过强调“革命化”:把红色江山交给信得过人的思路下,却无法接受民主洗礼。长此以往,一旦流弊滋生,势必阻碍和平发展的前景。

相关新闻
新政治局常委出台 续内斗格局 周永康成血债焦点
从新中委名单看官场洗牌
章天亮:简评十七届政治局常委会
组图:十七大闭幕 场外戒备 交通堵塞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