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的威胁:德国反情报机构报告摘要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10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田宇德国报导)德国政府官员本周再次警告德国经济界防范中共经济间谍在德国的活动。德国内政部国务秘书哈宁博士(Dr. August Hanning)在本周一(10月22日)于柏林召开的“安全论坛”上特别提醒工业界注意,中共有目的地通过在德国公司工作的中国实习生收集情报。他说,中国以及其它一些门槛国家为了本国的经济发展,迫切地希望得到更多的科技情报,以弥补自己在高科技方面的不足。

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负责反情报工作的副局长汉斯‧埃尔马‧兰贝格(Hans Elmar Remberg)在会议上做了经济间谍对德国威胁现状的分析报告。这一分析报告为哈宁博士的观点提供了更为详细的论据,同时也引发中德之间的第二轮交锋。

今年8月27日,德国“明镜周刊”首次爆出中国黑客大规模攻击德国政府和企业的电脑网络。中方指责这篇报导的内容没有事实根据。本周二,10月2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再次对德方的指责表示不满。

那么,德国宪法保卫局到底对中国在德国的间谍活动有哪些了解?又是通过什么样的分析方法而得出中共当局是大规模间谍活动的背后支持者的结论呢?本报德国记者站特根据德国宪法保卫局副局长兰贝格先生在“德国安全论坛”上的讲话录音摘要翻译、整理了其中与中国有关的部分,现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副局长埃尔马‧兰贝格10月22日针对外国情报机构对德国威胁现状的分析报告摘要。(根据会议录音整理)

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今天在此向大家介绍外国情报机构、经济间谍对德国威胁现状的分析报告。

在冷战时期,如果说德国是国外间谍活动中心,不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也不会有人反驳。然而,今天不同。苏共倒台之后,曾有人质疑,上述说法是否依然成立。人们很快就明白了,苏共体制的崩溃并不意味着事情就此结束,极权统治试图刺探德国情报的尝试就此中止。伊斯兰对德国的威胁就是极为清楚的一个证明。间谍活动也是如此。我们大家都知道,间谍是世界上第二个最古老的职业。谍报工作在东西德冷战之前存在,在冷战之后依然存在。

国外情报机构试图刺探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情报。在全球化和技术发展的作用下,这些谍报工作的重点有所转移,其目标群比以前更大,收集谍报的可能性也更多。谁是这里的主角?

这里有披上新衣的老情报机构,其中一些机构的技术和财力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同时也有新加入的角色。

这里首先要谈的是中国和俄国的情报机构。为了获取西方的技术知识,在技术领域与世界领先的国家接轨,中国竭尽全力。今天已经有很多人谈到了这个问题。在昨天结束的中共十七大上,中共再次把经济发展确定为未来工作的首要目标。只有在获得大规模尖端技术转让的情况下,中国才有可能实现在国际上成为领先的经济强国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收集政治、军事、企业战略和科技方面的信息,目的是尽快弥补其在科技方面的不足。为此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研究和发展政策,其中之一是吸引海外留学生回国的海归政策。这并不是什么不寻常的政策,汉宁先生(德国内政部官员)刚才也谈到,这是完全合法的。我们完全可以理解这个政策,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也是合理的。然而,在我们了解到中国的情报机构涉足这一项目领域之后,我们认为应该对此有所警惕。提醒联邦政府和德国社会注意到这一危险是宪法保卫局的责任。

在中国,负责国内和国外非军事情报工作的是中国国家安全部,除此之外还有军方的情报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三部是负责收集通讯和电子信息的。中国国家安全部负责在全世界范围内收集政治、经济、科研以及边缘性军事信息。不久前,中国国家安全部部长易人一事表明,国家安全部将在未来扮演一个更加活跃的角色。原国家安全部部长突然离职,其副部长,一名经济谍报方面的专家,代替了他的职位。由此判断,国家安全部会更加重视收集经济情报,获取西方技术情报的工作。

中国的军事情报机构也在全世界范围内活动。实现中国的军事和军工业现代化是其工作的首要目标。除此之外,军事情报机构收集所有对中国的国防和军事联盟政策相关的信息。

那么,中国的情报机构是怎么工作的呢?

和所有传统的情报机构一样,中国的情报机构也是采用公开和秘密的方法收集情报。互联网在此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中情机构不仅仅是通过互联网对公开的信息进行分析,同时也使用了新的攻击、刺探技术。

中国情报部门的官员借中国驻德使领馆和中国媒体驻德代表处为掩护,秘密工作。他们以外交官和新闻记者的身份出现。所以,和他们有联系的人往往不知道他们实际上是谍报人员。他们因此也可以在不引起他人的注意的情况下从事谍报工作。他们有目的地接触协会和科研机构、企业和其它机构中重要的掌握信息的人。他们在展会和专业研讨会上结识他们所感兴趣的人,与其建立关系,并时不时地用小恩小惠来巩固这种关系。他们借此建立所谓的朋友关系,而对方并不知道这些秘密工作人员的真实面目。

与中国协会组织、中国公司与机构的联系也可能带来危险。一个重要的情报流失渠道是与中国公司合建的合资企业,除此之外,还有企业与科研机构、城市、地区的伙伴以及前来展会和企业参观的中国代表团。

我在此要强调的是,我们决不是怀疑每一个在德国企业和研究机构工作的中国雇员。也不是要阻止双方的经济合作。但是,我们的责任是提醒在中国投资的德国公司注意,现实中存在着他们的信息有可能会遭到情报机关窃取的危险。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都知道电子攻击的严重性。电子攻击的目标不仅仅是大公司和政府机构,中型企业也同样是攻击的目标。因为,一方面中型公司拥有很多世界领先的技术,另一方面,来自互联网的威胁越来越复杂,中型公司很难应付。

攻击者越来越多地使用网络线程来安装其间谍软件。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把不同的电子邮件和互联网的一些使用工具结合在一起,在用户不知不觉中就把信息偷走。用户的电脑在访问一些被做过手脚的网站时,会受到病毒感染。哪怕是可信的网站也有可能被黑客动过手脚。您们当中很多人可能都看过“明镜周刊”8月27日刊登的题为“黄色间谍”的文章。文章报导了德国政府和企业电脑受到攻击的事情。通过这篇文章,广大民众了解了政府和企业的电脑是如何受到木马邮件攻击的。我不想多谈这其中的细节。我可以说的是,“明镜周刊”的这篇文章内容完全属实。

多年来,通过电子手段窃取情报的问题一直是很多专业会议和专业刊物以及通俗科技读物探讨的话题。因此,不能因为最近所发生的事情说,我们目前面临着一个基于中国的IT问题。在中国发动大规模攻击之前就存在这些问题。这要求我们提供高质量的保护措施。我想再次强调的是,我们并不是要排华,而是把这个事件作为例子,提醒大家注意在其它领域也可能出现类似问题。

我们从2005年开始注意到这种通过电子邮件向德国政府机构和企业进行的大规模的攻击。攻击强度很大,攻击并不隐蔽。目前,我们每隔一、两天都会侦测到新一轮的攻击波。我们怀疑攻击来自中国。

宪法保卫局通过对攻击的强度、结构及其广泛性,尤其是对其在德国政府部门和企业界选中的目标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电子攻击的背后有中国的国家利益。使用电子攻击方式全方位获取信息是所谓的中国“网络战”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攻击时间长、耗资高、所需资源大。要有效地抵御这种攻击非常困难。点式防范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安全策略。(略)(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德国开始警惕中国黑客和经济间谍
美FBI 加强打击中国科技间谍
中共经济间谍孟晓东认罪
美确立孟晓东为中国窃取军事科技情报罪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