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关西.石光古道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41
标签:

石光古道位于新竹关西镇西隅的石光里,当地地名为石冈子(石冈仔)。石冈子,是指多石头的丘陵地。当地丘陵山坡多砾石,早期移民选择在山麓建立村庄,因此而得名。石冈子拓垦始于两百年前的乾隆、嘉庆年间,由竹堑社头目卫阿贵率领客籍佃农入垦,在河谷平原种植稻作,其后陆续开发丘陵地,种植茶叶、柑橘及伐樟制脑为业。

石光古道昔日是石冈子运送农产前往龙潭的一条重要古道,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直到几十年前公路兴建后,古道才逐渐没落。两、三年前,在当地社区发展协会努力下,获政府专款辅助,重新整修石光古道,并于沿途设置凉亭、观景台及木椅,以供游客游憩。整修过后的石光古道,从石光国中附近的罗家古厝出发,上至棱线,然后循棱至面埔顶山附近的茶园为止,全长约2.2公里。若继续前行,可绕至天主教圣母山庄,然后下山接118县道,再走回石光国中,则全长约5公里。

从北二高下关西交流道后,往右转接118县道往新埔方向,大约两、三公里,就可抵达石冈子。石光国中位于118县道与竹21乡道交会口附近的巷内(注1)。我从巷口走进去,遇左右叉路,右往“乾元宫”,左往石光国中。取右行,先前往乾元宫参观。巷内有一间颇别致的二层楼红砖古厝。

乾元宫是当地主要的庙宇,主祀三官大帝,三官就是指尧(天官)、舜(地官)、禹(水官)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民间尊称为“三界爷”。乾元宫背山面水,前俯凤山溪,后倚老虎山。老虎山就因当地丘陵的地势山形宛如卧虎,所以得名。石光古道行经老虎山,因此又称为“老虎山古道”。


罗家古厝豫章堂


乾元宫旁有一横向小路可通往石光国中。沿着石光国中校门口旁的产业道路上行,约两、三分钟,来到“石光一号桥”,这里有石光古道的标志。过桥之后,便是罗家三合院古厝“豫章堂”。我在桥头遇到罗家的两只小狗在此玩耍,接着就看见在院外忙碌的罗先生了。

我趋前向罗先生打招呼,他微笑点头致意,并好奇地问我,怎知他姓罗呢?我答说,网路上有山友介绍这条古道及罗家古厝。他听了颇惊喜,于是彼此聊了一会儿。罗先生是学艺术的,退休后回到老家,养狗自娱。罗先生热情邀我进屋,要请我喝杯咖啡。我婉谢其好意,还没开始走古道,自不宜停留太久。道别之后,我便踏上了石光古道。

进入石光古道,仿佛走进时光隧道。离开罗宅不远处,随即出现大小石块砌铺而成的古朴卵石路,一路绵延而上,幽幽石头路,穿梭山林间。途中,路旁出现木椅,木椅有编号。这条古道沿途共设10张长板木椅。所以看木椅编号,就可大略得知行进的距离。古道蜿蜒盘绕而上,约六、七分钟,抵达棱线之后,路径变为平缓。不久,抵达第一座凉亭,在此稍休息。凉亭附近另有一条小径可绕回乾元宫。


石光古道古朴的卵石路


继续前行,古道循棱前进,或上坡,或下坡,起伏不大,仍是以卵石路为主。古道宽约一公尺,路基扎实,昔日必然是一条重要的运输道路,才会如此费心的铺设石块。石光古道的石头路长达一公里,规模远甚于我曾走过的新埔三段崎古道及烧炭窝古道。若用拟人化来形容,遇见石光古道,“烧炭窝”会自叹不如,“三段崎”会惊奇不已。我踩在石光古道上,则是既惊奇又赞叹。

前行20分钟,抵达石头路尽头,接水泥产业道路。这附近山坡遍植柑橘,结满黄澄澄的果实。此地视野辽阔,设置了一座展望台,登高可眺望凤山溪流经的石冈子谷地。

由此而去,已是产业道路,路两侧颇多相思树,树高可遮阳,而冬风吹,树婆娑,耳畔树海涛声不绝。走在其中,颇觉适意。续行约十二、三分钟,路旁出现指标,右侧有小径可通往面埔顶山。转往面埔顶山,小径幽然,旁有竹林,约3分钟,抵达面埔顶山基石。面埔顶山,标高295公尺,三等三角点,编号四十号。过基石,有小径可通下山,但路径不清,似少人走。

由面埔顶山原路折返古道,这时才注意到小径路口草丛处,有一座古墓。墓碑字迹清晰可辨,墓碑年代为“道光壬辰年”。道光壬辰年(道光12年),是公元1832年,距今已超过170年,大约是石冈子拓垦的早期阶段。古墓的存在,间接证明了这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古道。

再往前走,有左叉路往东平里(东大坑)。继续直行,约两、三分钟,即抵达石光古道终点的茶园凉亭。古道至此,产业道路一分为二,取左行,可往东大坑及龙潭,为昔日的古道旧路;取右行,则下坡路至天主教圣母山庄,再下山至118县道,绕回石光国中。


路德圣母山庄“大山洞”朝圣集会场


我在茶园凉亭用餐及休息,欣赏附近茶园风光。然后,前往圣母山庄。圣母山庄是纪念路德圣母显灵而设立的。露德位于法国南部,公元1858年,当地一位少女伯尔纳德上山拾柴,在渡溪时,遇见圣母玛利亚显灵,由由岩洞内走出来。其后,圣母共显灵十八次,告诉伯尔纳德许多的训示。因此世界各地陆续建立天主教露德圣母堂。

路德圣母教堂建于民国四十七年(1958年),已近半个世纪,教堂建筑灰朴素雅。此外,圣母山庄也建造了一座仿法国露德山洞的朝圣集会场,讲堂采山洞造形,山洞壁又凿出一岩洞,安置圣母像,仿法国路德岩洞圣母显灵的情景;山洞角落则设有一间告解室。

圣母山庄教堂前有一条小路,可绕经附近土埆屋民宅的后方,然后接石阶路下山,约七、八分钟,可抵达118县道20K 附近的中油加油站。我未细读资料,在圣母山庄时,未注意到这条小路,于是走产业道路下山。这么一来,就绕远路,花了二十四、五分钟才抵达118县道,出口也在加油站附近。虽然绕远路,但途中遇到一座古朴的土地公庙“龙元宫”,让人觉得并不枉费这趟远路。


范家古厝“余庆堂”


从中油加油站走回石光国中,大约1.5公里,路程约20分钟。我续转往探访附近著名的范家古厝。从7-11超商对面的竹21乡道前行,往上坪林地区。约一公里多,至天主堂叉路口,左转竹16乡道,约前行一百公尺,即可看见左侧下坡不远处的范家古厝“余庆堂”。

范家古厝是当地大户人家,其祖先范昌睦于乾隆7年(1742年)时从大陆广东惠州府来台,成为竹堑社垦首卫阿贵的佃户。至范昌睦的长子范绍权时,随卫阿贵至关西(旧称咸菜瓮)拓垦,才奠定家业。乾隆57年(1792年),第三代的范汝舟取得上坪林地区的垦业,此后范家逐渐扩大拓垦范围,并经营制造樟脑事业,数十年间,家业日兴。道光30年(1850年)范家买下竹堑业户吴金吉在石冈子坪林地区的全部垦业,并兴建范绍权派下的祖堂“余庆堂”。

余庆堂历经150年岁月,经多次修缮,左右多护龙的格局已变化,而中间堂厅则维持典雅的古貌,双燕尾的屋檐造形,显示范家尊荣的地位。这栋老房子,可说是石冈子拓垦史的最佳见证。

旅游日期:2006.12.22


行旅图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http://www.tonyhuang.idv.tw/ @(http://www.dajiyuan.com)


石光一号桥前的古道标志。


罗家古厝“豫章堂”。


途中眺望凤山溪河谷平原。


观景台上眺望石冈子地区。


观景台上眺望石冈子地区。


取右行,沿着水泥产业道路,通往圣母山庄。

相关新闻
联邦部长否认澳洲有过多不合格外籍医师
新竹芎林.文林古道
一个改变欧洲天空的爱尔兰人
布莱尔中国“淘金”之旅引发争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