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两会敏感话题 《财经》杂志被换封面

标签:

【大纪元3月9日讯】(大纪元综合报导) 大陆双周刊杂志《财经》在全国“两会”期间传出报导“敏感话题”被责令撤换头条而延误出版。据明报消息透露,该刊最新一期未能按时出版则因有两篇报导涉及当局“禁区”而被要求撤换,包括这次全国人大审议的《物权法》和山东鲁能事件。其中鲁能事件涉及曾庆红家族丑闻,因为曾庆红的儿子曾伟直接涉案,该案的披露曾引起金融界震惊。

据称,有利益集团利用物权法这敏感话题发难,令高层施压,由该刊上级机构──全国工商联下达“换稿令”。由于《物权法》和山东鲁能事涉及中共高层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奕,《财经》杂志换稿背后的内情颇令人关注。

《财经》杂志发行迟到

有《财经》的读者投诉说,本来应该5日出版的新一期《财经》直至7日仍有订户未收到;京城报摊至昨日亦仍未有出售;《财经》网站也未能如以往刊出本期杂志的内容摘要。

《财经》一名姓高的职员接受查询时说,本期杂志“可能有些延误”,要记者耐心等候,但拒绝回应其他问题。

报导说,今期《财经》的封面文章,正是被当局列为“敏感话题”的物权法,另外一篇文章则涉及大陆著名证券公司湘财证券,而湘财证券的大股东是山东鲁能集团。今年初,《财经》率先披露山东鲁能集团700多亿国有资产被悄悄私有化事件而引起轰动。


两会期间会场内“和谐”无法掩饰内斗,大家各怀心腹事 (Getty Images)

封面文章被迫更换

据悉,《财经》的封面文章在被撤换前是关于《物权法》的采访。其中包括一篇介绍内容的文章,文章说:

3月5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财经》杂志,针对这部法律草案(《物权法》,编者),专访了三位学者──江平,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民商法学博士生导师,物权法起草小组专家成员;应松年,中国行政法学会会长、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委员;钱颖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系教授──以他们的访谈为主,并整理出其他学者的观点和意见,共同构成了其封面报导“物权法奠基”。

文章提到了《物权法》从提出到现在经历了13年,也提到,围绕着物权立法的种种争议,实质就是不同的权利划分之间的博弈,以及北京大学法理学教授巩献田向中央上书,反对该法律,使得其审议批准的时间拖延。

该文章最后介绍说,详见3月5日出版的2007年第5期《财经》杂志封面文章“物权法奠基”、“ 物权立法波折启示”;不过打开《财经》杂志的网站,3月5日出街的杂志的封面文章赫然变成了“港股风向标”和“和股市高处不胜寒”


两会期间天安门广场充满阴森,斗争的氛围延伸到会场外。 (Getty Images)

触及利益集团的敏感话题

据报导,为确保颇具争议《物权法》顺利通过,有关部门已下达指令,禁止媒体报导这个问题。也有消息称,引起社会巨大反响的鲁能私有化事件,北京高层对其处理有争议,因而成为“敏感话题”。

报导指,此两篇文章分别触到了有关部门和利益集团的敏感处和要害处,因而被下令撤稿。

不过,据悉《财经》每期的文章毋须事先送上级机构审阅,而今期刊物在送往印刷厂前就被上级截住,并要求撤换相关稿件,编辑部人员都对内容这么快走漏,感到蹊跷。

这两篇文章中,一篇涉及的《物权法(草案)》起草始自1993年,1994年正式列入立法计划,立法进程持续至今整整13年。在经过13年7此审阅后,在2006年征求意见的时候,北京大学法理学教授巩献田向中央上书,称该法律草案“鼓吹私有制”,“违宪”,“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他的言论引起支持和响应,导致该法律草案原定于2006年3月提交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计划被推迟。

其后又有千名退役解放军将领、学者专家和社会不同人士联名上书中央政府,公开反对物权法。 他们指出,《物权法》可能保护非法私有化的国有资产。到目前反对声音仍然高涨。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有关《物权法》的争论是”左”、”右”意议形态的争论。

支持者则认为,此法保护私有财产,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并希望借此来改变国有化状态下,腐败、特权、两极分化的市场经济,是一个畸形的市场经济。不过也有人质疑,在中共治下,法律条文再多、再好,得不到实施还是零。

海外媒体都报导,尽管过去几年来,围绕《物权法》有巨大争议,但在这次人大3月16号结束时可望通过。


会场内谈“和谐”,会场外抓人(Getty Images)

《财经》曝光鲁能侵吞国有资产

《财经》杂志招致被封杀的另一篇涉及鲁能集团的黑幕。其实早在今年1月22日,《财经》就已经揭露了山东国有企业鲁能集团借“转制”之名,悄然将这个超大型国企“私有化”,逾七百亿人民币国有资产流失的事件。

国家统计局2005年底资料,鲁能集团以总资产738.05亿元居山东企业第一名。然而经过一年多辗转腾挪,庞大的企业王国已悄然易主,由“国有”改为“私有”。2006年12月,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原国家计委副主任陈光健,将一封有关鲁能集团“私有化”的举报信上交了国务院,请求彻查这一事件是否涉及腐败问题。2007年1月8日,以敢言著称的《财经》杂志曝光鲁能私有化黑幕,矛头直指曾庆红。

鲁能集团在“转制”中悄然易主,私人企业“北京首大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国源联合有限公司”以人民币三十七亿三千万元,获得总资产高达七百三十八亿的鲁能集团百分之九十一股份,导致700多亿国有资产的流失。该黑幕涉及曾姓、俞姓、王姓的一位当今最高层领导和两位位列政治局的封疆大吏,外界暗示指曾庆红,以及两个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和新疆党委书记王乐泉,也有分析指出曾庆红的儿子曾伟是关键人物之一。

文章刊出后,在财经界和舆论界引起轩然大波。而该文章的刊出时值曾庆红欲向胡锦涛夺取国家主席权力的节骨眼上,该文被认为是胡锦涛反击曾庆红的策略。有分析指出,面对曾庆红的攻势,胡能挡住,与手里握有鲁能转制黑幕王牌有关。

针对当下的情势,《财经》杂志有关《物权法》的采访,和以及与此相关的鲁能集团国有资产私有化的报导被封杀,分析人士认为,一方面原因可能是反对《物权法》的势力向中共高层施压达成的一个暂时妥协;另一方面,十七大前中共高层空前激烈的权斗也自当涉入其中。(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经济衰退 多省房价跌破千元
湖北仙桃前副书记郭生元坠亡 死因遭质疑
全球15城办公室租金 台北上涨上海降幅最大
云南景区男孩头戴日本头巾被游客殴打 引热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