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明 :美国媒体中了赵承熙的圈套

袁晓明

人气 10
标签:

【大纪元4月27日讯】【按:CNN曾经跟暴君萨达姆做交易,那可不是受骗,是合作。左派媒体的道德底线在哪呢?】

据美国媒体报导,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杀案的凶手赵承熙是一个沉默寡言、非常孤独的学生,在过去,他一直不引人注意,不愿意与人打交道。有学生说,主动与他打招呼,他也不会理会。在教室里,他总是坐在最后一排,几乎没有什么发言。

毋庸置疑,赵承熙是自己策划、执行了屠杀计划,那是他罪恶的选择。可他所在的环境特别是美国媒体,却在一定程度上帮他完成了最终的计划。我在这里并非是在为赵承熙的罪恶进行开脱,我也不会怨恨美国枪支持有者的权利。相反,我认为,如果当时有老师和学生合法地持有枪支,生命的失去就完全可能减少。但像他这样的罪犯,可能都有一个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可能需要通过一起惊天动地的事件,甚至是以滔天的罪行为代价,去引起世界的注意——此计划的完成,必须要以现代媒体的配合才能完成——几天前,几乎无人知晓赵承熙的存在,今天,他却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枪击案主角,邪恶地夺取了32个人的生命,这也许就是他的期望:有一天,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头,哪怕是通过制造邪恶的罪行。

事实正是如此。4月18日,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收到一件赵承熙寄来的邮件,赵承熙在4月16日上午进行第一波屠杀后,寄出了这个邮件。在邮件包裹里,有赵承熙数天前精心制作的录像和照片,并有长篇杀人宣言,宣布他的杀人计划。NBC立即将邮件交给美国当局,尽管有许多人反对,但NBC在夜间新闻中,仍然播放了部分赵承熙举着枪的照片和部分录像片断。这是有新闻价值的材料,但也是为了提高NBC的收视率。正如接受NBC采访的一位前联邦调查局官员所说,凶手赵承熙的计划,就是要通过美国媒体实现他“荣耀”的终极目标。因此,赵承熙成了他自己定义的最终“胜利者”。美国媒体几乎是按照赵承熙的计划,在实现他的死亡期望,并成就他的“荣耀”。而这无疑是在往受害者家属的伤口上撒盐。

当然,我并不反对媒体对这样的重大新闻进行报导和分析,但当今的美国媒体除了报导事件外,却很少谴责凶手邪恶的罪行,反而强调他的孤独、病态,并使用许多中性的词汇。比如在报导中,使用的是“33人死亡”那样的描述,却不能以“32人被枪杀,凶手自杀”那样精确的句子做清楚的报导;更多使用“悲剧”的描述,却回避“凶杀”一词。现代自由派统领的美国媒体已经太缺乏对邪恶的谴责,甚至一些人否定绝对邪恶的存在,更多去发现凶手邪恶选择之外的因素。比如,赵承熙在这个社会中感到孤独、在社会中所承受的不公,等等。更有甚者,居然把一些凶手当成了受害者,比如9·11的一名同案犯,就因为小时候他父亲对他有责打而获得减刑,理由是他的精神受到刺激,他也曾经是受害者。

没有人反对从心理学、社会环境方面解读凶手的动机。但忽视凶手的邪恶,忽视对被害人所犯下的罪行,忽视对受害人家庭以及整个社会造成的痛苦,并同时给了凶手如此之大的“宣传”,播放赵承熙自认为“很酷”的举着枪的造型的照片,以及宣誓杀人的录像……这其实在无意识中,成为潜在犯罪的“鼓励”,有谁知道,多少这样的邪恶之人正打算“复制”赵承熙惊天动地的“大作”。在枪杀案的第二天,美国数所大学又接到炸弹威胁,这并非太巧合,而是有人乘机行事。

此外,如果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杀案凶手没有自杀身亡的的话,在审理过程中,辩护律师一定会以精神压抑等为罪犯开脱,也许最终陪审团会将罪犯送进精神病院,而不是死刑的小屋。在这一点上,美国现代自由派强调社会环境,忽视个人责任,应该说走到了极端。作为现代自由派代言人之一的美国媒体,则表现得更充分,不只在新闻报导的用词上,就是大多数评论分析,也都回避对凶手邪恶的谴责。事实上,赵承熙有不同于正常人的地方,但并非就是精神病人,从他的周密计划来看,他是一个受邪恶驱使的人,他的行为不是精神病发作,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邪恶目的。

美国媒体缺乏对邪恶的谴责,看似在追求报导的客观、中立和宽容,但却混淆了正义VS邪恶的概念,并给了凶手赵承熙“荣耀”自己的平台,这对当今和将来的社会,都有难以估量的误导和危害。

--原载:《袁晓明Blog》,2007-04-20
http://blog.sina.com.cn/yuanxiaoming(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张平: 英雄教授与以色列人的救助精神
悲剧暴露“移民1.5代”之苦
郭庆海:33人与32人的命运之同与不同
NBC新闻总监出马 为播出赵承熙影带辩护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