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汐止.秀峰瀑布.康诰坑大正十三年土地公庙

Tony 撰文、图 、摄影

人气 16
标签:

最近台北气候不稳定,午后雷雨常常来得又急又狠,不敢远游。下午见天空乌云不乌,心想未必会下雨,于是便前往汐止大尖山的秀峰瀑布一游,散散心情。

秀峰瀑布就在公路旁,路程大约十分钟而已,就算不幸下起雨来,不难撤退,而雨中赏瀑,也应别有一番滋味。幸好老天保佑,今天下午没下雨。

前往秀峰瀑布,最近的路,是走汐止勤进路上山。过天秀宫之后,约二、三百公尺的马路转弯处,就可看见秀峰瀑布的入口指标(注1)。不过,我今天却是走水源路上山,绕后山一圈,才来到秀峰瀑布的入口。

为什么舍近求远呢?是因为我想顺道找一座大正十三年(1924年)的古老土地公庙。前一阵找古道资料时,无意间获知汐止水源路上有一座古老的土地公庙,建于日据时代大正十三年。资料上并没有清楚标示土地公庙的位置,于是我想从水源路前往秀峰瀑布,顺便找找这座庙。

水源路沿着康诰坑溪谷而行。“康诰坑”是这里的旧地名,日据时代曾设“康诰坑庄”。据地方文史人士的考证,水源路的前身也是一条古道,称“康诰坑古道”,为日据时代的保甲路。康诰坑古道越岭鹿窟,可衔接石碇的“纸寮坑古道”,再衔接北宜古道,属于淡兰古道的众多支线之一。


康诰坑大正十三年土地公庙藏在铁皮屋后

沿着水源路上行,沿途的景点我大都已走过。例如汐止水源地附近,建于昭和三年(1928年)的“汐止水道布设记”纪念碑,还有“白云居茶苑”旁的“白云古道”。过“白云居”,山路蜿蜒而上,末段渐陡,沿途看见几间小庙,如“云涵洞”、“忠烈堂”,但都不是我要找的土地公庙。

经过一个转弯处,看见一条石阶路,有登山条,下车探看,却没有指标写通往何处,猜想这会不会是康诰坑古道的残余一小段?石阶陡,路又不熟,所以只在路口探望而已。

更往上走,道路愈来愈陡,就快要接汐止大尖山的勤进路了,心想大概没指望找到这座土地公庙,今天白白绕了远山。不久,又经过一处转弯处(注2),转角处有一间不起眼的铁皮屋小庙。心想碰碰运气,于是停车,走近瞧瞧。

抵达铁皮屋,才发现这是一座古老的石砌土地公庙。铁皮屋是后来新盖的,但只包住庙的前半部而已。于是绕到庙后观看,发现果然是一座古庙。庙顶及庙檐已被青苔染成一片绿。砂岩庙墙久经风霜侵蚀,古朴迷人。墙身有刻字,斑驳的字迹勉强可辨识“重修福德宫...”接着是一堆人名,人名下方的捐款金额,已无法辨认。

这会不会就是我要找的大正十三年土地公庙吗?我有点怀疑的。因为墙身捐献者的名字中,排在第一的是鹿窟的“光明寺”。光明寺,旧称“鹿窟菜庙”,好像是鹿窟事件后才更名的,这里怎会出现“光明寺”的刻字?莫非这古庙是台湾光复后才重修的。如此则与资料所述的大正十三年所建不符合。这庙墙上却没刻写修庙的年代。

又绕回铁皮屋正面,拍摄这座土地公庙。突然间,却瞥见庙墙被铁皮包夹的夹缝处好像有刻字,俯身向前细看,这被半遮掩的文字,正是写着“大正十三年”。土地公庙重修于大正十三年,想必其历史更为悠久。

看到这几个字,心情真高兴。正所谓是:“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大正十三年)却在铁皮夹缝处。”


秀峰瀑布

接着,继续我的旅程。不久,水源路接勤进路。右往石碇,我取左行,绕回汐止。经过天道清修院,终于来到秀峰瀑布的入口。入口处竖立着一座“大尖山登山步道”的导览图。


抵达奇岩区。

我已经好几年没来秀峰瀑布了。我喜欢这条路线。步道短短只有500公尺长,轻松易行,适合散步,沿途没有什么起伏路段,又几乎走在林荫里,步道既幽且雅。接近秀峰瀑布时,有奇岩巨石的奇景,例如当地人称为“龙船洞”的一线天岩缝路注3)。现在步道沿途又设立了护栏,可说是一条老少咸宜的路线。


一线天岩壁。当地人称此洞为“龙船洞”。


凹陷的岩壁,可避风遮雨。

步道走于岩下。

步道已设栏杆护栏。

虽然指标上写说路程15分钟,但应该10分钟内就可抵达秀峰瀑布。秀峰瀑布高30公尺,但因山势低,上游涵水不足,所以瀑布一向水量不多,涓涓郁秀。尽管昨日台北午后大雨,今日的秀峰瀑布依然如小家碧玉。


小瀑&小潭。

秀峰瀑布附近的溪谷陡峭,瀑布之下有小潭,水流而下,溪谷陷落处,又有几处小瀑。溪岸有石椅或溪石可坐,在此静听瀑淙,观看水中小鱼。瀑布的溪谷为两山包夹,腹地狭小,溪谷更显得幽深而恬静。此时无游客,可以悠然陶醉其中。

秀峰瀑布虽然幽雅,但自不宜假日时造访。因容易亲近,所以假日游客多,小小的瀑布溪谷,喧腾嚣嚷。秀峰不秀时,岂能乐陶于此?

旅游日期:2006.09.05

注1:秀峰瀑布交通资讯:
北二高,汐止交流道下新台五路,往汐止方向行驶一公里后,右转仁爱路,再右转秀峰路,再接勤进路上山,过天秀宫后,约两百多公尺,即可抵达秀峰瀑布的登山口。汐止新台五路沿途都有大尖山风景区的指标。亦可坐火车至汐止火车站,再转搭汐止社区巴士11号(大尖山线)至天秀宫下车,再步行前往。

注2: 转弯处的电线杆编号为“白云高干108”,路灯编号为“水源路099”。

注3:根据“台湾地区地名检索系统”,查询“龙船洞”资料如下:
“天秀宫再走500公尺,往秀峰瀑布路上,以前石崩下,似一船形,下可通行,地形得名。光复后为观光景点,才闻名。”


行旅图

——本文转载自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http://www.tonyhuang.idv.tw/ @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东东的假期
三百年前台湾西部大旅行-读《裨海纪游》(上卷)
陈振聪向法院登记龚如心遗产知会备忘
五分寮古道.三貂岭瀑布群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