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屋敷.台北国际艺术村

张三 撰文、摄影

人气 46
标签:

梅屋敷和台北国际艺术村,又东洋又西洋的两栋老房子,都在台北火车站的旁边,梅屋敷是日本的高级旅馆,艺术村是艺术家交流的空间,连同行政院一起作规划,可以当作是台北古城一日游的一小段。



梅屋敷,就是现在的“国父史迹纪念馆”,应念作“梅.屋敷”,梅是名字,屋敷是日本语高级旅馆的意思,或者如同樱啤酒之类的,这让我对日文名称有些遐想,想到屋敷,我就会想到罗敷“使君有妇,罗敷有夫”,不过一点都没有什么关系,国父史迹纪馆在中山北路上(注一),其四周庭园,定名为逸仙公园,纪念馆看起来就是一座日本传统样式的建筑,在日据时期的御成町是有名的高级旅馆,“梅屋敷”是建于民国前十二年(公元1900年)的日式旅馆(注二),光复后,政府将“梅屋敷”的原址改建成“国父史迹纪念馆”,作为国父来台的纪念。



梅屋敷的庭园,三月里杜鹃花在屋外开放,有很多人来此摄影,有听到女孩子在说“怎么有那么多人来照相”,因为春天到了嘛,梅屋敷的外观建筑就像是东洋家屋的风格,庭园也有一些中国江南的庭园造景,走入其中,与台北车站外围的喧嚣成对比,想不到在台北车站附近外,也有这种闹中取静的地方,纪念馆外就是有着庭园之美的逸仙公园,这个公园的感觉像是日式的,池塘是心形的水池,曲桥点缀其间,这种样式我在新公园也有看到,而水池上的小桥有它的建筑特色,我一看就看到它的水泥桥边收头,是作成葫芦形的剖半,就如一些民宅的鸟踏,在收头部分的装饰是一样造形,而水泥桥和庭园的葫芦竹,相映成趣,这里还有个亭子,里面是中国国民党建党六十年的纪念碑文,是民国43年蒋介石所亲题的,整个庭园小巧玲珑的,不到半个小时就可逛完。



而整个梅屋敷的建筑本身,可以看到地板是提高的,门口又有挂着木板的说明牌,这种就有点日本味了,有一些长廊环绕其中,园区的外面是梅花的窗户,就像是中正纪念堂的长廊,感觉简单幽雅,让人驻足停看慢慢走,重建后之纪念馆,它的大门是典雅朴实的中式牌楼,并嵌上蒋介石?亲笔所提“国父史迹纪念馆”扁额,园内遍值长青树木和草皮等植物,我觉得最特别的是葫芦竹&罗汉松,还有蒋经国和李登辉手植的松树,资料上写这里还有中国庭园的黑松、梅树及龙柏等,这些比较不显眼,我就比较不会分辨了。


梅屋敷往东再走过去一点,就是台北国际艺术村,也是在北平路的路边,行政院的后面,外观是三层里面是四层的楼房,黄色和灰色的基调,昔时曾为台北市政府养工处及捷运公司的办公室,在闲置多年后,台北市政府文化局“闲置空间再利用”的计划推动下,在地化产生了新的意义,我问警卫也说这里原本是捷运公司的办公室,再之前是原华山车站的某间房舍,所以也有旧日华山地区的意象,我绕建筑物一圈,艺术村里有几簇竹林,里面的展览感觉都是超现代超艺术的,对我来讲有点距离,感觉不长久,都是经过而已,不过以前我也有在此听有关建筑与城市的演讲,艺术村里人不多,大概都在创作,偶而也可以看到一些来来去去的外国人。



艺术村的建筑建于1953年,原为台北市政府养工处的办公室(注三),1999年冬,市政府文化局龙应台局长立意于城市未来发展的愿景,着手成立一可供国际艺术家交流的空间,原养工处闲置办公室,就变成了现在的台北国际艺术村,而广达集团有捐经费补助,所以这里就有百里厅,另外还有咖啡厅,幽竹厅外面的庭园是幽竹小院,有次的研讨会,大家就在外面竹林旁的椅子下吃便当。


三月里杜鹃花开,如果你来台北火车站附近,没地方去的话,梅屋敷和台北国际艺术村,这两栋又东洋又西洋的房子,可以来逛逛,都在台北火车站的旁边。


(注一): 资料来源:网路

国父史迹纪念馆位于中山北路与北平西路交叉口处

(注二): 资料来源:网路

孙中山在民国二年八月1913年,曾因为商谋讨袁之事到台湾,当时下榻之处即为御成町之“梅屋敷”,当年国父并亲笔为旅馆主人写下“博爱”、“同仁”等题字。

(注三): 资料来源:网路

本建筑建于1953年,原为台北市政府养工处所使用之办公室。

——本文转载自虎茅庄的旅行 http://www.wretch.cc/blog/tigergrass&article_id=7173796 @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张三一言:陈佐洱,请你对香港人讲道理
台南有棱有角的建筑
台南嘉义的古厝
九份小语
九份小语 人气 2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