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湾来鸿:台北厨王争霸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26日讯】(BBC中文网特约记者 杨孟瑜)如今的台湾,吃,好像成了”显学”。刚过的这个周末,台北有场”台湾美食月”活动,吸引了大批食客到现场大动食指;前一个周末,则是”第一届台北厨王选拔”的决赛日,同样是香气与饕客川流、美食与人潮争辉。

这几年来,台北市政府办的”牛肉面节”已渐渐打响了名号,既然有”牛肉面王”,那也可如法炮制,选出”厨王”吧。

*马英九也来参选厨王

那天,舞台上是斗大的”台北厨王争霸”几个大字,开场时,先来段热闹的舞狮表演,还真有那么些黄飞鸿一类的香港电影中狮王争霸的味道。

狮王,喔,不,是马英九上台了,难不成这要选总统的人先来”参选”厨王?自然不是,他是以”老市长”的身份来露脸的。他当台北市长时曾大力推动牛肉面节,而今虽非市长,但台北市的活动仍不时可看到马先生的身影。

瞧,大会还安排了他包粽子,祝他”包中”(包粽)的含意不言可喻。而马英九致词时,也大谈台湾的美食实力,”早年,连北京烤鸭都做得比北京好,即使是用淡水河的鸭子”。

这次厨王争霸,没看到淡水河的鸭子,倒是有苏澳港送来的黑鲔鱼,供现场民众尝鲜。硕大的黑鲔鱼,肉质鲜美,是极佳的生鱼片食材,饕客现场吃来,是既品尝鲔鱼鲜润,又欣赏厨师犀利刀工。

顺道一提,南台湾屏东的”黑鲔鱼节”,也是台湾这些年来与”吃”有关的著名活动。总之,台湾似乎是越来越靠吃,来拼经济、拼观光。

*饮食文化的包容性

不过在主办这场”台北厨王争霸”的台北市劳工局长苏盈贵眼中,还有更大的”企图心”。
不论是在台上致词,或在台下访谈时,苏盈贵都强调,饮食文化是最具”包容性”的,在台湾,除了广纳客家菜、原住民菜、闽南菜,及大陆各省菜色之外,如今还涵盖了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泰国等”新住民”(外籍新娘与佣工在台人数渐增)的饮食特色。

这位做过律师、立法委员的劳工局长苏盈贵表示,期待这种”包容四面八方”的精神,可以成为台湾文化的主流,建构一个和谐、健康、快乐的社会,让台湾向前行。

哎,苏局长,您是不是粽子吃太多了,怎么像屈原一般”忧国忧民”起来?咱们还是先看看各位大厨的手艺,去大快朵颐吧。

*台北厨王决赛

这天的决赛,可是经过之前几周的预赛,各组各剩下八强,才能踏入最后的争霸。厨艺千秋,很难定于一尊,所以主办单位分出了七个组别:校园团体组、职业团体组、快刀组、蔬果雕组、热菜组、快炒组、冷盘组,各组都会有一个”厨王”产生。

不像厨神一类的电影那般竞争得极有戏剧张力,台北厨王争霸赛基本上是不温不火的依序进行着。蔬果雕组的”鬼斧神工”,吸引了不少民众驻足,目不转睛。

而热菜组的舞刀弄铲,也颇有可观,为菜色取名更有巧思,主办单位给的考题,是以黑鲔鱼眼入菜,于是各种菜名出现了:七彩混元珠、独具慧眼、碧眼欲流金、胭脂花漾龙吟?。诸位看官,能从菜名猜出他们是如何烹调那鲔鱼的眼睛吗?

还有位”厨王候选人”在自己的作品旁,写出了一篇心声,以”开垦、传承、创新”为题,写着:早期先民在台湾这片土地上,流过无数汗水与心血,才能造就台湾的繁荣与进步,而台湾菜在国际的评价只是一个地方菜,不能像法国菜、日本菜能享誉国际,而如何把台湾菜带出去,这是身为料理人应有的挑战,与将台湾菜发扬光大的使命感。

看来这位厨师,想与同行切磋的,不只是厨艺而已。

当天最后一组出炉的厨王,是个人快炒组。决胜时,就像古代的闱场一样,参赛者被隔在一间一间相邻的厨房里,等候评审宣布考题,计时哨音响起,就立即洗洗切切、炒将起来。端出成果后,一位位评审先后来尝,做出评分和定夺。

*获胜厨王

在快炒组中得胜的厨王,是位有20多年锅铲资历,在台北、台中两地餐厅任职的厨师黄家洋。和他做些访谈,他认为自己应该是赢在刀工和火候。聊起他当年踏入厨师这一行的源由,原来是”从小住在很山上的乡下,没什么东西吃,就是摘些田野间的土番石榴(番石榴)吃”,后来朋友介绍厨房的工作,自己也有兴趣,就北上到台北学艺。
这次一口气出炉了七组厨王,不知道会对他们未来的厨师生涯,产生何种影响。

记得台北去年的”牛肉面王”,老董牛肉面的老板刘正雄吧,近日他可是随团到北京去参加旅游展,听说那一手牛肉面也是令对岸不少人叫好。又听说,刘老板还打算到大陆开分店,让牛肉面”反攻大陆”呢。

真快,今年的”台北牛肉面节”也要开始暖身了,这次主办单位并想为牛肉面”正名”,预计把英文名称由beef noodle ,改称音译的Newrow Mian,向国际营销。

如何,台湾的”食力”不容小觑吧。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