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互动】畅谈“亚裔传统月”(二)

【大纪元6月5日讯】(新唐人热点互动采访报导)联结收看

主持人:那我们再请问一下傅先生,您觉得大部分美国人对我们“亚裔”是什么样的印象呢?

傅鹤鸣:我觉得大部分美国人对我们亚裔的印象都非常好。因为一般来讲,亚裔给人家感觉都比较诚恳、比较有礼貌、守纪律,所以对人来讲基本上印象都蛮好。

除了少数的一些现象,比如说当我们法拉盛街头很脏乱、交通不方便,引起人家寻路不方便的时候,那么可能一般美国人会有一点怨言;或者是报上提到华人发生一些犯罪的事情时,可能印象也会不好。我们也希望对华人来讲,这是一个短暂的过渡现象,因为绝大多数的华人在美国做得都非常非常优秀。

主持人:好,我们现在接一位纽约苏先生的电话,苏先生请讲。

苏先生:您好!主持人好,嘉宾好。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嘉宾,我们在美国一提到亚裔的时候,能不能想到我们亚洲更多的传统文化、各方面的典型人物,多一些这样的活动,谢谢!

主持人:好,谢谢苏先生。请问您们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样的考虑、组织什么活动吗?

傅鹤鸣:其实根据我在法拉盛的经验,我们法拉盛有很多民族,包括有华裔、有印度裔、有韩国裔还有西裔就是讲西班牙话的人。每次我们有活动的时候,其他族裔都很惊奇,因为我们活动蛮大的而且人数很多,以法拉盛为例的话,我们已经做得非常的多了。

以曼哈顿的中国城来说,中国城不管是新年游行也好,或者是美国的国庆游行也好,或者是平常一年两次街坊的食品节也好,其实在美国的主流里面对中国城的活动都知道的非常多。

各位如果常常看媒体报导的话,在“亚裔传统月”的时候,全纽约市的各个的小学、中学、大学都有“亚裔传统月”活动,而且不单单是华人,也有印度人、韩国人透过学校一起来办,亚裔的一起来参与。我觉得亚裔的活动在我们纽约市来讲,这么大的都市做起来已经算是非常好了。

我们知道,华人来的时候大都先到大都市,比如说洛杉矶、旧金山、纽约,我相信慢慢的分布,也许再过10年、20年,慢慢的经过大城市再到美国各个城市去。
这个时候经过各种文化、活动,然后到美国各个城市去一起推展,就能遍地开花。

到那个时候,能不能让全部美国人都知道我们亚裔的传统文化,我觉得那才是最重要的,那主要是靠人的传播,就像撒种子一样。

主持人:另外,我想到大城市的话,找工作的机会比较多一些。说到这,我想问您一下,美国的亚裔大都从事什么样的行业呢?

傅鹤鸣:根据2000年的人口普查,我们亚裔的很多是从事服务业。各位如果坐计程车在曼哈顿,黄色的计程车几乎都是印度裔、巴基斯坦的;如果你到曼哈顿一带,每个街角都有蔬果店,卖蔬菜的、卖鲜花的,到晚上开24小时的,很多都是韩国人在做;到了餐馆业的话,就看到了很多中国人在做。

基本上不管是什么行业的,都是服务业最多,因为服务处是最容易进入的行业,也最容易谋生的,所以一般服务业的比较多。

这是一个形成期,在人口刚刚进入移民阶段的话基本是如此,可是慢慢的经过第二代、第三代的人口分布的话,就会整个溶入美国社会、就会完全涉入到美国主流社会的一些行业。

主持人:好,我们现在接一下阿拉巴马州杨先生的电话,杨先生请讲。

杨先生:你们好。

主持人:您好。

杨先生: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个,我来美国已经有十几年了,但是美国这边我们亚裔的贫困人口,是在整个美国的平均水平之下还是之上?就是这个问题我想了解一下。

第二个,我是大陆来的,那么我从大陆来美国这边是想做一个比较不贫困的人。大陆的政府它白皮书上说:“美国的贫困人口比大陆的贫困人口还要多”。来了一年,我感觉到好像不是太对,但是我又不太敢肯定。能不能请嘉宾谈一谈到底是什么?

主持人:好,谢谢杨先生。请傅先生谈一下?

傅鹤鸣:第二个问题我没听清楚。

主持人:第二个问题他说他是大陆来的,他在大陆看到大陆政府有个白皮书上面说:“美国的贫困人口比大陆的贫困人口还要多”。但是他的经验好像没那么多,他也不太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想请您说一下。

傅鹤鸣:第一个问题提到有关亚洲人的水平。根据统计亚洲人、整个亚裔的水平是在平均以上。那么华人的话,在亚洲的平均至少也在平均以上。

主持人:您说的是收入水平吗?

傅鹤鸣:是收入水平。基本上我看到报导,亚裔人口收入水平最高的是印度人,那么华人的话并不是第一。

印度人很多是来读书的,所以他们来的层次,就是知识水平差的来的比较少一点,所以他们的比率比较高,但是整个亚裔水平在美国来讲绝对是平均以上。

第二个问题,关于在大陆您有看到过报导:“美国的贫困人口要比大陆还多”。这个数目可以有两个方式来说,我想可能是不对的。第一个,美国的人口三亿,中国的人口是十三亿,按照统计数字来讲的话,这个数目就已经不对的。

那第二个,你提到的可能是我们讲的比例,可能不是绝对人口,可能是百分比的问题,说百分比的穷人美国比较多。

我们如果开个车子到美国的任何一个乡下去看,我相信没有人家会没有电视机的、没有电冰箱的;如果我们开个车子到中国的话,我们只要从北京城往东北、往东南方开,开到通县就好了,其实看到很多人家就已经没有电视机了。

所以怎么样来评鉴一个“人口的贫穷”?我们看到基本生活的享受,他是不是最少有电冰箱?是不是最少有电视机?每家有一个,不是几家看一个电视机。那么再其次,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我们看是不是每家都有一部汽车?

那么中国现在慢慢的在往前走,走的速度非常、非常的快!但是切不可以妄自菲薄,如果认为现在就超过美国的话,中国就很难进步了。我们要知道美国的进步是因为它仍在努力。我们也希望中国人也要继续努力,因为要“赶英、超美”,不是嘴巴说说,几年就可以成功的。

主持人:那我们看到华人都非常注重教育,而亚裔的其他民族也同样注重教育。我看到一个数字,就是年龄在25岁以上的亚裔人口总有49%都有大学或以上的学历,比美国平均的27%超出很多。那对这种亚洲人注重教育的现象,您怎么看呢?

傅鹤鸣:主要是中国有句俗话,中国人就是觉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各位,包括我的父母、可能包括主持人安娜您的父母,很多人的父母跟他一样要小孩读书。

可是在美国人来讲的话,第一个要看小孩的兴趣,第二个看小孩的专长。如果是打棒球的话,棒球选手的年薪是1000万、2000万的;如果是适合演电影的话,一部电影的酬劳也是1000万、2000万的。

在美国来讲,当发现小孩子有一技专长的时候,他不一定要读书,即使读到大一,他也不读了。就像我们的盖茨现在全世界的第一首富Microsoft的创办人,他念到大一就不念了。因为读书是一个敲门砖,是做事的一个敲门砖,而不是全部。

中国人一直有一个观念,认为读书是最好的;其实读书并不是最好的,读书是最有保障的,最有保障却不见得是最好的。所以很多家长到美国来,慢慢的会改变一些观念的。但基本上第一代、第二代的观念还是认为读书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家长的诱导下,一般学生除非已经念不下去了,不然一定会念到大学毕业。

这个对美国人来讲,比例并不一定一样,而且在美国来讲,他们并不以学历来做为工作的评鉴、升迁的标准。所以这个差距并不因为我们中国人的学历比较高,可能会成就比较高,只是成就比较有点保障的高而已。

主持人:而且我觉得很多中国父母希望孩子能考进那些常青藤大学,我们在大陆叫“重点大学”,这儿就是常青藤大学。那和刚才您讲的美国家庭也是不一样的。

另外还一种现象很有意思,比如像您刚才说的张德培、关颖珊,他们俩位虽然在进行专业的体育运动,但他仍然上学。如果在中国大陆的话,如果他继续做体育专业,那他就只是专业去锻练。您觉得这个对小孩的发展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傅鹤鸣:我觉得很难讲,基本上讲,完全看每个人的特质。就像看病也是一样,每个人的症状都不一样,吃的药也会不一样的。

一样的道理,作为一个家长的话,也许中国古代因为父母本身只知道“学问”比较重要,不知道从各方面来观察。可是一代一代看下去的话,是要很多方面一起来观察的,要看他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他的专长以及他个人的生活环境。比如说我家环境不好,我要逼你上大学,你也上不完。

主要来讲,一个家长还是要看小孩子的各种条件配合。如果这小孩实在什么都不行,那就请他去读书,而且一定要读出来。

主持人:那我们看到您在法拉盛很多年了,而且参加很多活动,也看到法拉盛的发展,您觉得亚裔随着不断的发展,他在美国民众的心目中的地位,有没有什么变化?

傅鹤鸣:有变化。一般来讲,美国人对华人的印象觉得比较刻板,比较墨守成规,比较沉默。因为每一个人的方式表现不一样,民族也是一样,华人的表现方式按照美国的标准来讲可能是沉默。

可是如果经过“亚裔传统月”来表现的话,就是我们搭了一个中国的舞台,一个亚洲的舞台来表演亚洲的节目,那经过亚洲的眼光来看亚洲人的表现的话,可能更能够真实的评鉴出亚洲人的表现。

我觉得“亚裔的传统月”能够让美国人了解亚洲的文化,也经过这个文化来了解亚洲民族,不单单对美国本身的成长,对于美国跟亚洲国家国际性的交流双方面都有好处。

主持人:那我们中国人是比较讲内涵的,我想东方的普遍文化都讲“含蓄”,就像您说的,他们可能觉得我们比较安静。那您觉得这种“含蓄”的文化,他们西方人能够理解得了吗?

傅鹤鸣:可以,因为“含蓄”是全世界的,不是只有东方人含蓄,美国人一样也含蓄,只是比率没有那么高,所以我们的含蓄他们会知道的。

主持人:好,谢谢傅先生。也非常感谢观众朋友们的收看,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据新唐人电视台《热点互动》节目录音整理6/5/2007 3:51:58 PM)(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李双振获“亚裔社区服务奖”
【热点互动】郑筱萸被判死刑背后的问号
美国亚裔妇女自杀率为白人妇女的2.5到3倍
【热点互动】从计划生育堕胎谈生命价值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