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种姓思维难根除 贱民女厨师遭学校驱离

人气 11
标签:

【大纪元8月1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郭传信新德里十二日专电)印度教将人分为不同阶级的种性歧视制度,至今依然普遍存在。东北部比哈省一所小学的营养午餐,最近由地方妇女会雇用一名处于社会地位最底层的“贱民”女厨师烹煮,但遭校方高种姓的教职员强烈反对,日前将正在厨房工作的女厨师驱离学校,并抛弃所有的厨具以去除“不洁”。

据印度民营的“新德里新闻电视台”今天报导,三十岁的女厨师纳莉塔向妇女会申诉说,比哈省罗塔斯地区小学总务主任迪瓦利和一些高种姓的教职员,十日下令她立即离开学校,并威胁她如果再回到厨房烹煮学生午餐,将面对严重的后果。

纳莉塔表示,她的丈夫当时在场,也遭到羞辱和攻击。她说,迪瓦利等人同时将厨房的炉灶捣毁,并抛弃所有的厨具。迪瓦利等人的举动显然是要去除纳莉塔“贱民”身份接触过的所有的“不洁”器具。

根据比哈省地方教育管理制度,雇用纳莉塔的妇女会,有权监督乡村级学校的营养午餐计划。据报导,纳莉塔服务的罗塔斯学校仅有学生八十七人,其中三十九人也是“贱民”家庭的子女。

许多国家都曾经历不平等的社会阶级,例如中国以前曾经有过“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之分,但没有一个国家像印度“种姓制度”这样历史久远且严密苛细。

据社会学家表示,这种制度得以长久维持,是因为印度教笃信因果与轮回,即一个人出生于何种阶级乃由前世的行为决定,而今世的行为,又会决定下一世投胎在那一个阶层,如此不断循环。

种姓制度把人严格分为四大阶级:最高阶的是“婆罗门”,相当于祭司、学者;“刹帝利”相当于君主、军人;第三等的“吠舍”泛指商人、工人;第四等的“首陀罗”就是奴隶和不同种姓通婚生下的子女。另外还有被排除在阶级之外的“贱民”,他们被禁止与其他阶级的人一起饮食和接触,被视如痳疯病人。

面对外界的质疑与批评,受过教育的印度人往往告诉外国人,种姓制度在法律上已被废除,实际生活上已无人注意。但其实不然,它依旧存在于印度广大民众的生活中,尤其在百分之七十人口居住的乡村农业地区,以及在都市的角落里,种姓制度的阴魂依旧随处可见。

印度德里大学社会学者桑图西曾告诉中央社记者说,种姓制度源自印度教轮回之说,换言之,是神的意旨,因此除非不相信神的存在,否则种姓制度难以在人们的心中根除,但世界上任何宗教都不可能否认神的存在。

桑图西又表示,部分由于政府的法令改革,但主要是随着资讯传播的发达和影响,以及现代生活的转变和互动,种姓的分野在都市中确已不如过去明显,但这种在印度早已根深蒂固的传统社会思维,是不可能被彻底根除。

相关新闻
Hugo:偶像崇拜(小小说)
印度种姓意识作祟 高种姓烧毁贱民房舍泄愤
印度婚姻陋俗作祟 悲剧收场不胜枚举
种姓制度恶习 印度教师泼洒牛尿净化学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