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北市首创客家文化节 各县市跟进结合义民祭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29日报导】客家文化节的传承与创新系列专题三(中央社记者翁翠萍台北二十九日电)客家义民信仰也是台北大都会客家乡亲的信仰原乡,1988年新竹新埔义民庙创建两百周年时,台北首次举办义民祭典,总统陈水扁于1994年当选台北市长时所提客家政见,包括每年举办客家文化节,十几年来许多县市跟进,近年更将客家文化节与义民祭结合办理嘉年华式的民俗系列活动。

行政院客家委员会文教处处长钟万梅说,客家文化是客家先人生活智慧的累积,从包括建筑、美食、戏剧、服饰、民俗、山歌音乐等食、衣、住、行、育乐各层面都非常有文化特色,客家文化节除了宗教信仰核心的义民祭典外,各县市政府都花心思规划周边系列活动。

台北市客家人1988年开始,每年邀请新埔义民庙本庙义民爷北上祈福,保佑离乡背井打拼的客家人,由于没有义民庙,先后在原来七号公园(大安森林公园)、尚未开发前的台北市东区信义计划区、青年公园、华中桥下河滨公园、天母运动公园、停车场、体育场、小巨蛋、到今天的市政府沈葆祯厅等,举办义民祭典。

台北市更于2003年打破地域与庙宇间的藩篱,首次恭迎桃竹苗中屏五地历史悠久的义民庙齐聚台北市,供客家乡亲参拜并为全民祈福,邀请的义民爷逐年增加,去年有十八座,今年增为十几个县市的二十尊义民爷,安座时令人动容,是客家先人保卫乡土义行的缅怀,市长郝龙斌的挑担奉饭,从学校据点挑向义民爷安座的祭坛,更是客家先人早年崇敬义民爷的重现。

祭典之外,台北市客家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智雄表示,台北市客家文化节近年规划许多环绕着客家的周边活动,如以义民祭为主题的文物典章、照片、书籍出版品展示,如提供高雄美浓纸伞、擂茶DIY现场制作。

另外,有客家美食园游会,把从南到北的客家传统美食,如红粄(红龟粿)、碗粄(碗粿)、菜头粄(萝卜糕、菜头粿)、俗称麻糬的客家“米齐”“米巴”、美浓粄条、福菜、菜包、艾粄、柿子饼、桔子酱,送到游客眼前,还演出诙谐或扣人心弦的华丽客家大戏。

刘智雄说,今年台北市客家文化节更以台北市义民祭二十周年为主轴,除了义民祭典愈隆重、规模愈大,更策画义民祭典二十周年回顾展览、义民爷爷故事屋、与三十家客家餐厅结盟的客家美食“粉”好吃、HAKKAWALK文化公车游台北等活动,让民众轻松走进与大众贴近的客家生活,进而了解客家并尊重文化差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