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艺术博士:让汉服再度引领风潮

汉服设计图之一 。(摄影:张羽良/大纪元)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张羽良台北报导)10月16日要搭清晨早班机飞往纽约,参加“全球汉服回归设计大奖赛”的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助理教授陈美合,15日深夜10时许仍奔波在外为自己参赛作品的海报印刷做最后的校对。她说待会海报印好,她就得立刻赶回家整理行囊准备启程奔赴机场。

穿出代表中华文化的特色

尽管步调紧凑,但陈美合的语气却充满喜悦与期待:“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盛会,能够入选复赛对我而言就是一种很大的鼓励,但我想最重要的还是参与的过程。毕竟能有一群人为同样一件事一起奋斗,加上别人已经花很多的心血来办一场赛事,自己只是花一点心力,然后藉由众人的参与就可以将这件事情所要突显的意义变大,这就非常值得。”

对于新唐人电视台举办这场赛事,陈美合表示了高度的认同,巧合的是,为什么中国人不穿汉服要穿西服,一直是她心中一个想要努力突破的迷思。她举日本与韩国为例,日韩都仿照汉服的设计再转化成他们自己的东西,所以汉服一定有它许多的优点,现在只要能克服它与现代人穿着之间的盲点,就一定有机会让汉服再度引领风潮。

她有感而发地说:“像我们当老师都有机会参加国际会议,若我们能够穿汉服,穿出代表中华文化的特色,那就是很有意义的事。”

高精度图片
专注研究汉服设计图的陈美合。(摄影:张羽良/大纪元)

设计的理念

获得法国巴黎大学艺术博士学位的她,具有深厚的艺术理论涵养与创作的实务经验。此次参赛的汉服作品在设计理念上,她分别以中华古代名画、象征东西文化交流的丝路与蓝染等3个要素来呈现作品的内涵。

唐朝仕女画家张萱的《捣练图》以十几个人物分别描绘了妇女在捣练、络线、熨平、缝制劳动操作的情景,在生动传达工作程序的同时,更说明了制衣的精神,故陈美合取其图样做为汉服设计的图案,用以体现汉服制作的渊源。

丝路是中华的民族走廊,不仅孕育了特殊的风土民情与文化,也拓展了汉唐以后,中华古国的外交与国力,透过丝绸品等物质上的贸易,更加速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陈美合把骆驮运送物品的剪影应用于汉服的腰带配件上代表丝路,腰带又系于上衣下裳之间象征服饰与文化的起源,并隐喻衣裳于设计师的关连性。

蓝染则取其染色的自然元素,既不破坏自然也完全符合环保风。她指出,蓝染要从了解植物开始,加上对物理化学变化的掌握,所以染缸是有生命力的。“蓝染让我学习到,衣服不止是要美观与蔽体而已,还要能够健康,蓝染正符合这样的要求。”

从学生时代读服装史中,陈美合认识到,古今中外服装虽然千变万化,但款式其实没有变化太大,因为人体造型从古至今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因此最重要的可能是质感、质料。如今她正努力寻找汉服的特点,希望能找到属于中国人文化意涵的图腾。她相信若这些关键元素自己能全部找到,她就可以综合起来,做出适合现代人穿着的汉服,一圆身为汉家儿女的汉服梦。(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