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云飞:如何消除公众的恐惧?

冉云飞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11月21日讯】昨天上午,因参与抵制彭州石化项目而被拘留十天的陈云飞,起诉彭州市公安局非法拘禁的庭审,在彭州市法院二楼大审判厅举行。陈云飞作为原告据实以驳,被告方公安局在我们看来,可谓强行狡辩。不过,再强行狡辩,走上法律的道路来解决问题,总是一种进步,这是我们要赞赏的。我们固然对法院判决的公正性抱有很深疑虑,深知赢下这场官司的概率很小。但对话比对抗好,讲理比弹压强,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常识。我要对我的朋友陈云飞,为彭州石化这种涉及上千万人利益的项目被抓,而打公益官司的勇气和良知,表达我的敬佩之情。

要分析石化项目为什么近年来,频频成为官(商)民冲突的焦点,就得分析为何要建样的项目。当然我们可以一言以蔽之,这是市场需要所致。但国内石化市场是一种政策性垄断,也就是和政府高度苟合的一个利益领域。换言之,这个市场由权力不受制约的政府和商业资本雄厚的石化垄断方联合说了算。既是他们说了算,怎么选址、如何上项目、安全管理怎么得到保障、环评工作如何做等,都由他们所主宰或者变相主宰的机构做出。如此一来,这样的石化项目有利于政府有利于石化公司,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和损伤了人数巨大的公众利益。拿彭州石化项目来说,彭州一些民众由于对石化项目所产生的污染的知情权受到剥夺,加上他们在短期内能得到一定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会有一部分获益相关方的人支持项目上马。但成都是一座四面被高山阻挡的平原城市,远离大海,水源不丰,若不出事则罢,若出事则其治理成本之高昂,民众利益损伤之大,一座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哪是寻常其它城市的代价所能比的?有少数获益方的支持,但众多利益受损的民众,他们的利益如何保护,难道不是一个应该重视的社会问题吗?

有人说彭州石化基地离成都39公里不是反对理由,你可以拿出休斯敦、布鲁塞尔、新加坡等距城市较近的石化项目,来做为有利于你的挡箭牌。但问题在于,别人选址如风向、水源等的选择是科学的,别人的环评工作是独立且经得起考验的机构做的,别人的安全保障工作及相关的问责制度之健全、传媒诸方面的报导与质疑之充分等,恐怕不是我们可以梦见的。我们并不是一定要你彭州石化迁走,不迁也可以。但你除了必须公开解释选址之科学、环评公正之经得起考验、安全管理及责任担当令人放心,允许传媒公开报导其利弊外,你还必须让民众可以用各种合理合法之方式与行动表达自己的愿望意见,任何非法之阻扰与打压,便是埋下民众意见不张的祸根。你可以用权力与资本来弹压民众的反对意见与行动,但这些反对却始终存在,而民众的不安与恐惧,却一日未有稍减,这让民众对自己生活没有理性预期,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再度爆发危机。进一步说,你要告知民众,你的防范达到了什么样的标准,这标准是如何出来的,其可靠性何在?我们要知道如果出现最坏的结果,给民众带来的损害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要你们以最坏的结果来做环评,但如今你们根本没有这样做,这就是我们反对你们的原因。

要说管理之精良,措施之得当,环保之注重公正客观,安全防范之好,世界有名的BP(英国石油公司)应该让民众相对放心。可是当它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要在美国五大湖流域建设一个大型石化项目的时候,还是遭到沿岸居民的强烈反对。尽管当地政府非常支持,且BP公司公关也非常厉害,但最终也只得在民众的反对下胎死腹中。这也给我们一点有益的启示,即令在民主国家,政府虽然支持,公司也想赚钱,但民众维护自己权益的任何理性合法举动,都应该得到尽情表达与伸张,否则再好的意愿都会带来极大的利益冲突。何况在我们这个公司追逐利益最大化,根本没有社会责任,官商权钱交易如此疯狂的国家呢?不顾惜民众的利益,民众长期处于自身健康和诸多安全的担忧之中,不安感一直成为他们生活中挥之不去的阴影。生活在恐惧中的人和政府(因为政府是由人组成的),理性下降,攻击性增加,出现不测后果的概率大增。恐惧就像传染病,不仅缺乏免疫力,且有相当大的波及面。只有真正找出官(商)民利益最大的公约数,切实而非口惠实不至地保障民众利益,才能消除民众的恐惧,到那时双赢乃至多赢的结果才会出现。

2008年11月18日下午于成都

──转自冉云飞博客(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冉云飞:维护反对者的权利
冉云飞:重庆罢工运动今昔
冉云飞:谁是少数不法份子?
冉云飞:中国是个互害社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